全国首部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在广州首演
演绎街舞青年在奋斗中寻找光、靠近光、散发光
栏目:两新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剧照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供图

  街舞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炫酷的?不羁的?自由的?竞技的?面对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如今的燎原之势,全国已拥有约300万从业人员的这一庞大群体,人们对之似乎熟悉却又陌生。日前亮相广州中山纪念堂,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全国首部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中,街舞人用自己熟悉和热爱的舞蹈语言讲述自己的生活,演绎当代年轻人奋斗追梦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向阳而行的街舞人生和街舞艺术及其背后的精神追求。

  创作突破,街舞专业的概念被打破了,剧场的概念被打破了,甚至舞蹈的概念也被打破了。

  街头,孤独的小梦拖着装着塑料瓶的编织袋,忽然一阵劲爆的音乐声传来,不远处阿宇和几个街舞青年的街头battle(斗舞)吸引着她,而当街舞青年用转瓶子决定battle的先后次序时,小梦条件反射地跑过去抢瓶子,看在眼里的天虹用温暖的帮助化解着小梦随即意识到的尴尬,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该剧以花城广州为背景,讲述了叛逆的街舞少年阿宇、自卑的留守少女小梦、乐观积极的志愿者天虹因街舞结缘,在志愿服务中不懈追逐梦想、携手奉献社会的奋斗轨迹。与此同时,阿宇与其父亲在潮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碰撞中走向和解,大胆“融武于舞”,将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街舞新时代的发展。

  以popping(机械舞)、breaking (霹雳舞)等多种街舞技巧表达都市上班族早晚高峰时段地铁中的日常的舞段《地铁里》;用locking (锁舞)、 urban dance(都市编舞)等展现的白领下班场景的舞段《落雨大》;把rap(说唱)和popping等街舞形式结合细数广东特色美食的舞段《食神》;中国武术咏春与breaking融合的呈现多个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舞段《舞功》 ……3个篇章,21个舞段,每段都是一个独立的作品,又串联讲述参演者熟悉甚至是自己的人生故事。

  伴随《月光光》《帝女花》《落雨大》等结合广东经典本土音乐元素等创作的音乐,各个舞段不仅囊括了街舞各舞种,也将粤剧、咏春拳、鸡公榄、英歌舞等广东特色文化、非遗文化巧妙融合。为呼应不同主题,舞台上16块冰屏错落有致地呈现着广州地标建筑和特色景致,让观众沉浸其中。正如有人用饮下“头啖汤”来形容这次创作,这是街舞人从来没有过的剧场艺术的探索与尝试,而其中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和解、舶来街舞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等努力,也正是街舞群体近年来创作中不断试图突破的实践。

  “为什么叫梦剧场?因为这真的是我们街舞人的一个梦!我们想做一个剧,之前条件不允许,通过这些年的积累,今天我们有了大量的优秀舞者,可以让舞台呈现的可观赏性大幅提升,同时越来越多街舞人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实践和追求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渴望用一种舞台形式呈现本真的生活和追求。”《我们的生活》总导演、《这!就是街舞》节目策划夏锐说。他透露,此次参演的舞者是来自全国15个省的街舞高手和广州当地舞者共90余人,“他们都是非专业演员,来的第一天很多人连上场口、下场口都不认识,更何况要抬起头来表演,他们平时大多都是低着头跳舞,因为跳街舞往往是酷就行了,所以我们要花很长时间去训练他们的情绪、表演、调度等”。夏锐说,台前幕后的街舞人在上演着同一个追梦故事。

  “街舞是什么?中国的街舞是什么?随着街舞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开放的,《我们的生活》就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什么是街舞’中隐含着的专业的概念被打破了、剧场的概念被打破了,甚至舞蹈的概念也被打破了。”华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仝妍认为,此次梦剧场的创作体现了当代文化发展的多义性,也形成了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空间。

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剧照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供图

  真我表达,诠释“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折射出当下新文艺群体和新社会阶层的精神面貌。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这句经典之语,用于表达街舞人的生活以及作品内含的意味或许再合适不过。餐厅、街道、车厢、武馆、广场等,无处不起舞的街舞人不仅构成了城市的风景和文化,更传递着阳光、向上和拼博的精神,散发着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的一道道光。

  剧中街舞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不仅让小梦这样自卑的留守儿童重拾信心,拥抱生活,也在城市中发光发热,更在抗疫中贡献着力量。剧中在表现抗疫的舞段中,阿宇作为志愿者举起一个红色塑料凳子护在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上方的一幕,触动人心。这一细节便来源于真实生活。5月26日,记录头顶塑料凳挡雨的广州医护人员凌晨冒雨采集核酸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刷屏。当日午夜零时,广州荔湾鹤洞社区按计划给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结果突降暴雨,为市民采样的一位护士只好头顶红色塑料凳挡雨。《我们的生活》编剧王晗羽说:“这段感人的生活事件给我们灵感,而且红色象征着热血和希望,守护的孩子更象征我们守护的未来。”

  红色塑料凳在作品中的运用,让《我们的生活》编导、阿宇父亲的饰演者、中国街舞第一位世界冠军阿牙(周任勋)感到,仿佛在抗疫中为人们撑起“保护伞”般温暖。而作为志愿者的他,又何尝不是在现实中给予温暖的“使者”。今年6月,一段广州街舞青年志愿者在海珠区凤阳街的核酸检测点即兴跳街舞,为疲惫的医护人员加油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中的舞者就是阿牙和他带领的街舞青年志愿者。

  在艺术追求中实现“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正是该剧以“寻找光、靠近光、散发光”三个篇章结构真我表达的内在精神指向。《我们的生活》编剧、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罗丽介绍,剧本创作灵感来源于采访广州青年志愿者获得的真实素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现实人物原型。成立于1995年,已有注册志愿者380万人的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广州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事业的亮丽旗帜。而广东街舞联盟也一直带领广东街舞从业人员关注残障人士、留守儿童等相对特殊的青少年群体,通过长期的支教慰问让他感受到街舞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使街舞艺术成为广州青年志愿服务中的特色项目。其中在参加志愿服务过程中找到事业、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舞者亦是大有人在。

  “从不被理解至被认可,到教授和带动更多人追求街舞艺术,再到作为志愿者给予他人和社会温暖,我演的阿宇似乎90 %就是我自己的经历,也是很多街舞人的经历,我们舞台上呈现的更像是舞台下的街舞人的状态。”阿宇的扮演者、《这!就是街舞》第一季总冠军韩宇坦言,希望这个创作不仅能帮助街舞群体拓宽思路,启发创作,推动街舞文化发展,更能让正在和将会跳街舞的孩子们看到街舞不单单是很酷炫,也不只是能走进国家大剧院等艺术殿堂,更能感受到作品传达的思想和精神,即不仅要追求自己热爱的艺术,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如何帮助别人和贡献社会的自我价值。

  《我们的生活》艺术总监、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表示,就像剧中小梦塑造的角色几乎就是她自己的经历,这个作品最难得的是演员们都是本色出演,演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奋斗历程,诠释了“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折射出当下新文艺群体和新社会阶层的精神面貌。街舞梦剧场不是一个简单的秀,也不是一个娱乐的秀场,其艺术审美指向真实、指向信仰、指向爱、指向力量、指向公益,“燃”“炸”之外,承载着一代街舞人的梦想与奋斗,爆发的是他们青春的火焰。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