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让民间文艺焕发新生机
栏目:艺苑
作者:孙昱莹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你们现在看不见这个了吧,这是我小时候才有的。”乔艳国大爷手里拿着一把手工编织的笊篱对周围人说。他在吉林市永吉县编筐编了40多年,村里其他人在农闲时打麻将,他就坐在家门口用苕条编筐编篓,像一尊雕像般稳重。如今,乔大爷把他的手艺带到了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引来一股围观的热潮。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让百年老街长春市长江路步行街焕发出朝气蓬勃的光彩。本届长春民博会由长春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民协等单位共同主办,吉林省民协推荐了60余位民间艺人及非遗传承人参加展会。

  在展会上,老中青三代民间艺术家汇聚一堂,剪纸、铁艺、编织、农民画、木板烙画、金属浮雕画、蛋雕、糖画、面塑、松花石雕刻、皮艺皮雕、泥塑、葫芦雕刻、木雕等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给市民朋友们带来一场精美的民间文化盛宴。乔艳国的编织作品不雕不琢、不绘不漆,充满生活气息,体现出农民朴拙的性格特征,他现场讲编筐的经历,一下子把人们的回忆拉到了小时候;李宏利的铁艺展台前围着很多孩子,孩子们对用铁丝编制的龙、麒麟等古代传说形象和动漫“变形金刚”非常感兴趣;张瑞的面塑色彩鲜艳、造型鲜活,郝荣田的木雕大气磅礴、厚重尊贵,隋进才的铁皮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吉林省民间文艺家们在民博会上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超群的匠人精神,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挖掘和宣传民间文艺人才,为艺术家们搭建民间艺术成果的展台是民博会一向的宗旨,展会为民间工艺品的交流、交易、服务提供平台,也为新人、新品、新技的展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民博会展区中,“搜绳记”展位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与古典文学《搜神记》只有一字之差,这是“80后”绳编艺人徐晓雪创立的品牌。她创新开发与珠宝玉石相结合的结绳产品,在沿用古老制作工具及传统线材的同时,开发出适合当今流行的新型环保材料,使中国结这一古老技艺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展现出了全新的风采。“我们想要传承古老结绳技艺技法,目前已经掌握了传统花结技法500余种,发掘复原古老结绳技法60余种;与此同时,又通过技艺创新,开发新式结绳技法30余种,让传统的绳编更贴近市场。”徐晓雪对未来充满信心。

  “民间艺术起源于民间生活,当它的实用功能渐渐消失后,想要延续一门手艺的生存,就要让它回归生活。”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介绍。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当传统的“传承场”日渐式微,做好民间文艺的传承就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关氏满族剪纸是吉林省著名的剪纸品牌,其传承人关长宝却在展位上摆出了丝巾、陶瓷等其他工艺品,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传统的长卷剪纸在艺术市场叫好不叫座,一幅作品价格高昂,问津者寥寥,关长宝便选择一些好看的剪纸花样印在丝巾和陶瓷等工艺品上,既保留了剪纸的图案,又富有实用价值,销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关长宝说:“我们没有抛弃传统的艺术形式,只是想让满族剪纸这门艺术让更多人接纳。”

  作为农耕记忆文化的传统手艺,带着生活的情感和田野的亲切。民间工匠们独特的文化创造,把生活和自然的美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文化领地。代表地域特色和多重文化价值的古老民间文化正焕发出新的色彩,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