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黄山探索
栏目:乡村振兴进行时
作者:蒋凌将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他们是“新黄山人”,来自全国各地,“来了黄山就不想走”;他们当中有文艺家、名校名师、媒体人,也有为艺术梦想打造诗和远方的企业家……他们已然和黄山当地的乡村能人一起成为赋能乡村振兴最具活力的主体力量。黄山究竟是哪里吸引了他们?

  在黄山,有“老祖宗”留下的徽文化遗产、“老天爷”赐予黄山的绝佳风光与生态、老百姓崇文重教尚艺诚信进取的“徽骆驼”精神,特别是新安画派、徽剧、徽州篆刻和雕刻等艺术瑰宝。

  近年来,黄山市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先后出台《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民宿业发展规划》《黄山市研学旅行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向民宿、旅游项目实行点状供地,争取中国传统村落271个、资金8.2亿元,摄影产业资金1000多万元,市财政每年还安排100万至200万元摄影产业专项资金。

  经过不懈努力,如今黄山市在艺术赋能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注入生活美学,塑造乡村“徽派”颜值。围绕全域旅游,利用徽州传统文化和山水田园绝美风光和绝佳生态的独特魅力,提升乡村生态美、形态美、人居美、艺术美。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实施“百村千幢”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倡导生活美学,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各种媒材,通过故事、情感叙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层面对民宿、村落公共空间、田园风光和交通、景观等重要节点进行设计,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建筑单体12类3358个古建筑共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系统整理和保护。“皖浙一号风景道·徽州天路”“徽杭古道”“徽州茶道”“百里新安江山水画廊”、齐云山“花田”、徽州区澄塘主题墙绘、画里乡村宏村、醉美塔川、徽州木雕卢村、八卦村呈坎、创意小镇西溪南、土楼阳产等一批代表性徽州乡村成为“摄影打卡地”“网红打卡地”。

  提炼乡土文化,锻造乡村精神气质。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精髓,将地方认同的优秀徽文化梳理提炼,用于公共艺术空间、文化遗产保护场所和文化展演等活动,强化与众不同的人文特质,吸引更多的游客创客。系统整理徽州族规家训和乡贤故事,编入新时代的乡规民约,并以书法匾牌的艺术形式入户,编撰《徽州经典家风家训》《村志》,分别展陈于52家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培育新乡贤2600余人,有82名“中国好人”、118名“安徽好人”。建成村级民间文艺表演示范点80个,成立农民艺术协会、民间业余剧团等基层文艺组织100余个,编排目连戏、得胜鼓、叠罗汉、大刀舞、板凳龙、嬉鱼灯等传统民间文化节目170余个,借力国际艺术家、制作团队的创意策划和魔幻灯阵、雨雾系统等先进技术,成功打造《徽韵》《宏村阿菊》等大戏,年演出场次1200场。

  激活资源要素,打造艺术产业载体。深入挖掘山水田园、徽派建筑、传统村落和文化文艺蕴藏的乡愁和艺术元素,通过保障要素供给、利益共享和文艺合作方式,促使村民、集体、业主产生情感链接与价值认同,转化为发展资源。打造徽州民宿2100余家,年接待超230万人次、经营收入15亿元以上。2015年成功召开首届全国民宿大会,推出“徽州民宿”品牌,精品民宿300多家,涌现出山水间(黟县店)、拾庭画驿、塔川书院、心园等一批书画、摄影、徽墨、徽雕等主题“艺宿”。打造“百佳摄影点”179个,因摄影而兴的山区农家乐1350多家、民宿300余家,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打造艺术研学写生基地52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2个、市级26个,每年吸引市外200多所学校的中小学生前来研学,西递、宏村、呈坎、屏山、南屏等美术写生基地,每年接待80多所高校10万余名师生。

  激发创意创新,营造艺术乡村品牌。注重“引进来”“走出去”,激发创意,通过书画摄影作品,以节庆赛展等形式推介造势,赋能写生研学、观光旅游、民宿、餐饮、农副产品、传统手工艺增创新优势。持续10余年举办中国黄山油菜花摄影节、中国黄山(黟县)国际乡村旅游摄影展,不断推介传播黄山风光、徽艺产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文创小镇、非遗小镇,发展“大师经济”,推出“五徽”非遗文创产品200余项,连续举办4届旅游伴手礼大赛暨青

  年创客大赛,歙县深渡山水画廊小镇、黟县关麓书香小镇、呈坎研学小镇、许村文化创意小镇、徽艺小镇崭露头角。运用艺术化创意、信息化手段,将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徽州糕点、毛豆腐、臭鳜鱼、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工艺、制作流程全程记录,在茶道表演中融入艺术元素,在产品包装设计上运用艺术手法,通过网络直播开展“线上”直播带货,建成谢裕大、祁门红茶、五城茶干、徽州糕点等10余个博物馆,强化游客和消费者线下体验。

  对标美国布兰森音乐小镇和上海金山中国农民画村、浙江古堰画乡、江苏周庄、安徽查济等国内外著名艺术乡村,黄山市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乡村。下一步,黄山市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依托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安徽省文联领导下,立足资源优势,高质量推进艺术乡村发展。目前设想有三个重点:一是统筹艺术乡村谋划策划。精选优选有条件有潜质的乡村,谋划策划艺术创意项目。如西溪南利用上村草堂旧址、《余清斋法帖》、《清鉴堂法帖》打造成书法艺术乡村(小镇)。在一些乡村在建或建成招商项目中梳理有艺术产业、文艺功能需求的,整理并发布信息,对接需求,孵化产业主体、引入文艺名家、完善艺术乡村功能。二是引入高端创作人才和品牌。安徽出版集团在黟县朱村投资建设的中国黄山书画小镇嫁接中央美院创作基地,使其书画创作交流、书画展览交易、书画培训写生更具影响力。三是吸引更多的有艺术情怀的企业家投资。上海海蛟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正在歙县霞坑镇石潭村柿木太村民组(自然村)建设以“摄影基地+高端民宿+乡村旅游”为主轴,提供摄影创作、摄影学术交流与培训、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的艺术村落。

  未来,黄山市要立足新需求,优化艺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要融入长三角,强化艺术供给链、产业链、价值链。要以开放的姿态借力借势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进一步“走出去”看江浙沪的好项目好创意好业态,把江浙沪的名家名师“请进来”看黄山、采创展、出点子、办实体,取长补短、交融互鉴、融通赋能乡村振兴,以期在“旅游+文艺”“科创+艺术”上出现更多更好的彰显时代主题、体现黄山特色和满足人民期待的艺术展赛活动、演艺节目、文创项目和艺术乡村。

(蒋凌将 黄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