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界融合中奏响新时代文艺大合唱
——苏州市文联探索“文艺两新”工作新领域
栏目:两新聚焦
作者:彭配军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0年6月26日,苏州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举办周年庆。上图为“2020苏州新文艺·摄影风尚展”展览现场,下图为“2020苏州新文艺群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主题沙龙现场。

  近年来,苏州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日益壮大,组织机构愈发健全,艺术活动更加丰富,已逐渐成为促进苏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生力量。

  为新文艺群体“安家”,链接新文艺有生力量

  今年3月22日,江南网络文学创作基地在苏州市高新区树山景区揭牌,江南网络文学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首批14名网络作家入驻基地。如今,该基地已成为在苏网络作家们的主要阵地。

  创作基地与阅文集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欧瑞集团、雷朗影视传媒四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优质网络文学IP孵化提供支持与帮助。“江南网络文学创作基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极佳的创作氛围,这里有最美乡村书店——介石书院、江苏省首家村级新华书店——云雾书房、苏州高新区农家书屋以及遍布当地民宿的图书馆借阅终端。此外,树山村丰厚的历史底蕴、绝美的自然环境也让我们能够零距离接触、了解、传承江南文化。”入驻作家顾七兮表示。

  早在2015年,苏州市文联就在江苏省率先成立了苏州市作协网络文学分会,将网络文学分会与传统的小说分会、散文分会、报告文学分会等并列,对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签约、职称申报、培训采风等方面给予引导扶持。6年来,已先后有10位网络作家在苏州市文联申报通过了文学创作初级和中级职称。同时举办网络文学创作座谈会、网络作家分享会,组织网络作家读书班和主题采风创作等各类文艺活动。许多默默无闻的网络文学作家借这个平台崭露头角。

  随着一系列扶持引导政策落地,越来越多新文艺群体在苏州“安家”。据调查,截至2020年年底,苏州市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类社会团体近500家,文化类民办非企近800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文化类公司、个体工商户近4万家,相关从业人员70余万,涵盖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个领域。

  “苏州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他们与体制内的文艺团体一样,都是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陆玉方介绍,苏州新文艺群体联盟从2019年成立至今,联盟理事单位已从首批31家发展到74家,涉及民营美术馆、各类艺术工作室和网络文学作家、青年手工艺人社团等各类文艺团体。今年2月,新文艺群体联盟也成为苏州市文联团体会员,与传统的文学、书法、美术等文艺家协会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给“生力军”搭桥铺路,以政策保健康发展

  人员规模大、整体年纪轻、跨界情况多、创新性较强是新文艺群体的突出特点,新文艺群体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他们中的一部分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职业作家叶弥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摄影人朱汉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杂技演员张霜剑在东方卫视《笑傲江湖》年度总决赛中荣获亚军等。”苏州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理事长杨辉说。但是,他们中大部分人也承受着较大的创业和生活压力,事业发展遇到瓶颈,创业之路较为艰难。

  为了缓解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面临的资金问题、职称评定、诉求表达、版权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苏州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引导政策,2016年出台《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2018年出台《文化繁荣兴盛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出台《关于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意见》《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2021年出台《“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为苏州文艺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措施保障,也为苏州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政策保障支持下,苏州还针对新文艺群体设置了专项资金。据了解,针对重点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苏州市每年提供超150万元专项资金,对重点作品进行扶持,其中有近3成的作品都由新文艺群体主创。苏州还建立了苏州市作协创作室体制外签约作家制度和苏州市文学创作导师制度,每年投入专项扶持经费40万元,至今资助签约作家6人、优秀青年作家8人。签约作家先后出版作品和作品集20余部(篇)作品在《人民文学》 《作家》《收获》等重要期刊发表。

  而在新文艺群体人才培养和权益保护机制上,苏州市文联也给予相关支持。在苏州市文联青年人才库中,新文艺群体占比近4成,在推荐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人才、苏州市姑苏宣传文化人才、苏州市文艺评论青年人才“双虹计划”等项目中,新文艺群体先后有近40人进入相关人才扶持计划。此外,苏州市文联每年设立100万元的优秀文艺人才培养“三霞工程”,先后资助新文艺群体人才举办个人展览、展示、作品研讨会和专场展演活动20余场次。2017年,苏州市文联还成立了文艺维权服务中心,常年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帮助新文艺群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搭平台促跨界融合,奏响新时代文艺篇章

  苏州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成立初期就在明·美术馆举办了苏州新文艺首次作品展,共展出150余幅(件)作品,涵盖工艺美术、摄影、书法、绘画、雕塑等17个类别,充分展出了苏州中青年新文艺工作者在各自艺术领域进行的探索和作出的成绩。

  此后,联盟在2020年、2021年陆续举办“2020苏州新文艺·摄影风尚展”和“缤纷2021——苏州青年艺术提名展”,创作者中很多是95后的新锐力量,他们以全新的观念和形式,体现苏州的新文艺创作者对自身和当代世界的敏锐观察和思考、对艺术的探索和创新。在“缤纷2021——苏州青年艺术提名展”中,创作者们还进行了书画、文学、视觉、手工艺、表演艺术等线上平台互动直播,与网友面对面展示联盟的精神风貌,吸引了上万人关注。

  善于利用新技术、善于跨界实现创新、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已逐渐在新文艺群体的发展中体现出来。为更好适应新文艺群体需求,苏州市文联在“云上文联”设立新文艺群体联盟专栏,打造一块独属于新文艺群体的文艺天地,在线上直播、宣传展示新文艺群体风采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据介绍,“云上文联”依托看苏州新闻客户端,集文艺资讯、名家展示、艺术科普、考级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营造随时听、随时看、随时参与互动的文化新空间。

  “今年下半年,联盟将举办一场全新的网络文学展。展览将结合书籍展示,通过视频、有声读物、直播问答等多维传播渠道,赋予读者视觉、听觉的双重阅读体验,提高读者与图书互动对话的效率,为读者打造个性化、多媒体、全场景的创新阅读体验。”杨辉说。

  面对市场经济浪潮、产业快速融合发展,新文艺群体在市场中的身影愈发活跃。“越来越多的新文艺工作者进入苏州创博会、苏州市文博会、苏作文创峰会等大型展示交易平台,各类文化创意园区吸纳新文艺群体入驻。”杨辉介绍,以李公堤文化创意街区为例,入驻企业108家,其中文化及设计类企业96家,占比88.9%,具有代表性的有青年雕塑家交流中心、明·美术馆等。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打造了“金鸡湖双年展”等一系列具有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品牌活动,苏州市文联新文艺群体联盟与活动主办方积极寻求合作,一批优秀的新锐设计师也通过各类展览崭露头角。

  “新文艺群体联盟的宗旨就是要坚持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为新文艺群体创造交流机会、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不同门类的新文艺群体不断传承创新、跨界融合。”陆玉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