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的小众与大众
作者:赵银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家图书馆藏嘉靖副本《永乐大典》

  2021年新年伊始,《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热播,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巨大关注。这对于专业研究领域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且长期在典籍一线从事古籍保护、展览展示策划实施工作的我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典籍中散发出的全是我熟悉的味道。每日触目的、入耳的、手中爬梳的、用心体会的全是古籍,深知它埋藏着吾国文化根脉,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博大精深且包罗万象,意味深长又动人心弦。

  正因为如此,我在“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览中深挖张元济和傅增湘的通信尺牍,揭示在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世界第三”的商务印书馆藏书楼涵芬楼(后改名东方图书馆)近50万册珍本古籍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军蓄意炸毁后,张元济对书爱之深,以为之计深远的审慎态度,郑重地将劫余的21册《永乐大典》托付给国图爱书人赵万里,捐给国家的义举。当全国各地古籍修复工作者巧手修复的古籍云集国图,供大众瞻仰时,我在典籍中钩沉,最终化用补天的诗句,用“妙手补书书可春”之名,向“伏生”一样的古籍同仁致敬。《诗经》专题展中,我以“国际《诗经》学”的角度切入,以中文《诗经》为主,煞费苦心地遴选英、德、日、俄文版《诗经》,共同阐释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还特意在日本江户时代学者细井徇所撰《诗经名物图解》的图文旁,罗列我国古籍中“诗经名物”著作,点明它在我国的渊源。“诗歌的样子——全国儿童美术作品展”来到国图,在一幅幅童韵稚趣的画作下,我精心地配上优良版本的《李太白文集》《杜工部草堂诗笺》《王摩诘文集》等典籍,并特意将展示页停留在张继的《夜泊松江》 、孟浩然的《春晚绝句》、白居易的《池上二绝》 ,告诉孩子们典籍是这些画作的创作源泉,引导他们追根溯源,探究诗歌的真实模样,“枫桥夜泊”原名曾叫“夜泊松江”,“春眠不觉晓”到底是早上的感悟还是夜晚的寻思,“小娃撑小艇”是白居易一气呵成的两首诗中的一首,那么另外一首是什么呢?

  古籍中可讲述的中国故事太多、太多,他们是抗战炮火中钱存训护书到上海、到美国的终生相守;是牵着马匹,踏过西藏雪域高原的冰雪,去寺庙里寻找藏文古籍;是新疆木乃伊旁那些发黄的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产生在云南等边远地区奇异的狼毒草纸……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仅2000余家公藏机构收藏的汉文古籍就有约20万个品种,超过5000万册件,数量惊人,他们有实力引起大众的关注。

  意料之外是因为古籍是小众,距今年代久远,从内容到形式跟当今社会都有很大的隔膜。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古籍从小众走进大众视野,真正沉淀在人们心中,一直是我们这些古籍工作者探索的大课题。国家图书馆从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举办展览,至今举办古籍展数百场。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国家图书馆加挂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牌子,全国范围内的古籍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至今也逾10年。2012年,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国图成立,2014年开放,以更高的质量和更大的规模展示古籍。为了将古籍推向大众,我们做了很多,但是在这些实战经验中,我们切实地感受到,让民众大范围地接受古籍,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是困难重重。《典籍里的中国》是古籍传播的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典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感觉广义的典籍应该包括所有的书籍,狭义的是古籍。我们不能仅仅满足在传播的层面,一定要将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引导大众了解典籍中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全社会掀起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为建设一个植根传统、面向未来的,全民学习型社会而努力。

  (作者系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