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发言选粹
  来源:中国艺术报

  ◆谢麟(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

  檀香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碎末、边角料,通常回收利用可以做成檀香串珠、线香等衍生品。但是郭丙州想到的却是提炼檀香粉末的香味来入画,这是一种开创性的创造。当他从设计领域水到渠成地回到中国画创作中来的时候,也遇到了中国画发展的问题——传统中国画几千年一路走来,到了当代怎么发展?传统的艺术如果没有当代的审美观念揉进去,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传统中国画的笔墨、颜料都基本已经定型,一些当代画家会用化学材料做一些语言上的创新;但郭丙州思考的却是“我这种创意必须跟环境有关系,必须跟当代人的生命有关系,必须跟檀香传统的文化意蕴有关联” ——檀香在民间是去邪扶正的,有很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檀香融入中国画,是两个文化体系结合在一起;在创作中,他还要考虑这种材料入画,怎么保存它的气味、怎么让它在欣赏的时候还能释放出芳香、让视觉艺术和嗅觉艺术结合起来,这个创新就很巧妙,很令人意外。我想,如果郭丙州在之后的创作中再用矿物质材料、植物染料来画画,就纯粹是自然的因素加入了传统中国画,效果可能会更好。

  ◆刘晔原(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画展主题“赤子丹心·自然之魂” ,很好地概括了郭丙州的创作。我们从郭丙州的画里面看到了小桥流水,看到了民以食为天,看到了安居乐业,都是生活里真正的场景,他用艺术去表现它,去宣传它,这就是精神命脉的继承。他的画不是固步自封的,不是按照中国画的标准——简约构图、色彩清淡——而是学习了西洋画的色彩浓烈、构图丰满,但是他把这种技法学回来,来表现山东高密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这就是画家对中华文化进行理解之后,用他的画笔呈现出来的对祖国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张瑞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展览主题创作研讨会学术主持):

  郭丙州不是在当代竞技美术机制下脱颖而出的画家,他更像一个隐逸于市的当代文人,将绘画者自身的气质与品格充分体现出来。这是郭丙州美术创作的重要特点。并且,由于设计工作的性质,为适应市场不同文化层次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他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多年来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锤炼自己,其创作的触角延伸至摄影、油画、水粉、水彩、中国画等各艺术门类。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郭丙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画语言特色,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色彩斑斓沉稳,画风自然纯朴。

  ◆唐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郭丙州的画充满着正能量,他所表现的内容、所呈现的形式,给人一种春天将至、喜气洋洋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打动每个人的心。一个艺术家的成功莫过于他的作品能够融入观者的心灵,郭丙州的画充满了一种蓬勃的生机和一种正能量,让人心生喜悦。他的画中有一种诗意,既传达出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诗意,也有西画的意蕴。他以一种诗人的情怀去表达这些题材,所以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唯美,让人充满了向往。

  ◆马国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我从事檀香研究已经有20多年了,郭丙州先生收藏的东西确实很珍贵。今天我看了他的创作非常震撼,能够将檀香和中国画进行结合,他绘画用的材质不是普通的纸。他的画中有四分之三的题材都是跟植物有关的,看他的画非常舒服。同时,我们还能从他的画里感受到爱国、爱党的情怀,他把祖国的山水、红色景点融入到创作中去,非常赏心悦目。

  ◆王宇鹏(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院长):

  郭丙州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画家,从他的画里能够感受到很多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包括色彩、构图和材料上的一些突破、革新。传统中国画现在要想做突破非常难,从各个角度去进行一些尝试性的试验,非常值得鼓励和赞扬。檀香是扶正去邪的珍贵材料,郭丙州能够把它和中国画的染料、工艺材料结合起来,用现代高科技纳米“锁香”技术把檀香长久地保留在画面上,这一点突破我非常敬佩。

  ◆曾章团(福建省民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郭丙州收藏的檀香精雕都是出自福建艺术家之手。他的这些藏品以大件作品为多,重视材料、重视工艺,通过透雕、精微雕的手法来表现题材的诗情画意,特别有传统文化的味道。而郭丙州的画作展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不论是“江山如画”“齐鲁文化”“红色记忆” ,还是高密家乡人文风俗、花鸟写生,都有股浓浓的家国情怀,还有浓厚的檀香气息:他用檀香入画,把檀香与中国画的颜料结合,作品表面上不像一般的中国画那么平整,有一些颗粒状的东西,有一种朦胧的美,体现了绘画的创新性,也是一种有味道的绘画形式。他的画和他的收藏相互辉映,也是一种“美美与共” 。

  ◆逄春阶(大众日报社培训委员会总监):

  看到郭丙州的作品,我想到了一个词—— “桥” 。他作品中的“桥”特别多,这可能是无意识的,实际上这些年他从工业设计走到人文领域,是在跨越桥梁;他把绘画和檀香工艺融合在一起,也是在搭建起一座桥梁,旨在打通工艺美术跟中国画的桥梁,这是一种境界。他把传统的、民间的、现代的、西方的桥梁打通了,现在我们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就需要这种桥梁意识,我觉得郭丙州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架起了一座金桥。

  ◆赵中伟(《山东艺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这个展览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传统,一个创新。通过郭丙州的创作,我们能看到他的笔墨、构图都是从传统中来的,而用檀香入画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檀香精雕属于中国工艺美术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门类,郭丙州将檀香和中国画进行了结合,将两个艺术门类进行了融合、尝试,最后形成了新的作品。期待郭丙州以这次展览为契机,艺术之树常青,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作品,更好地推动高密乃至山东省美术事业的发展。

  ◆李大勇(中共高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丙州的作品饱含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更充满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绘画特色,同时在构图与色彩上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即便这些画不署名,观众看到这些作品也会认出是他画的。

  ◆李传洲(高密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郭丙州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匠心独具,在表达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色彩斑斓浓重,将中国画的传统融合西方绘画的技法,具有时代风范;同时,他又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创作之中,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因而,他的展览是一场具有学术高度与文化价值的展览,也是带给高密老百姓的一场文化盛宴。正是他对艺术的虔诚与敬业,不断探索,将对家乡的眷恋与家国情怀反映到画作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任成森(高密市文旅局副局长、高密市书协主席):

  书画同源,我从郭丙州的画中得到不少启示。没想到一个企业设计师,竟然能在绘画领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从中可以看出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这种创作精神值得我们高密当地的画家学习。同时,此次画展举办地放在孚日锦绣花园小区,让艺术深入社区基层,真正体现了为老百姓创作的理念,非常有时代意义。

  ◆单百平(高密市美协主席):

  郭丙州从小就爱好书画,我和他在孚日集团工作的时候,就看到他经常临摹李可染、陆俨少等大家的作品。高密市美协换届之后,他担任了第三届高密市美协副主席。在任3年间,他兢兢业业作画,工作非常突出、认真,特别是他在檀香方面研究得比较早,他展览上的画作都以檀香入画,这是艺术上的创新。他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的思想观念是超前的,对新颖的东西都感兴趣。另外,他也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扶贫、文艺志愿方面的杰出代表,代表高密市美协做了大量的社会公益性工作。

  ◆伊红梅(本次展览策展人):

  郭丙州身上有着儒家传统文化浸染的坚韧、热情、豪放、勤奋和传统文人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把爱党爱国的情怀注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并用檀香入画的技艺呈现出来,题材从所住社区、高密小康河、高密东北乡的胶河,到齐鲁大地,再到全国各地的如画江山、民族风情,同时又将视野延伸到世界各地的风物,表现出家园和谐、故乡情结、绿色环保乃至大同世界的人文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作理念。

  同食红高粱,共饮胶河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高密人,我认为郭丙州在艺术上的大胆尝试,其实也体现了高密人深受齐文化影响的生生不息的野性,这是一种敏锐的文化自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刻体现了高密文化的厚重和高密人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