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黄塘美如画
作者:李富根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从始兴县马市桥头沿河自东向西行驶大约一两公里,有一座古老的村庄,叫黄塘村。

  走在通往黄塘村的乡道上,只见一排排巨树绿满枝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进入村口,九株古榕临河而立,像一尊尊天神,从天而降,前临浈江,后护村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其中一株古榕探出巨爪,横在乡道上空,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旁若无人。前行数百米,只见两株古榕相距不过数十米,枝叶相交,犹似两情相悦,磨磨蹭蹭,依依不舍,不忍分离。

  我们询问村中的老人们:“你们知道村里有多久的历史吗? ”

  “反正很久了,具体有多久我们也不清楚。 ”老人们摇头回答。

  “据史书记载,你们村有890年的历史了。 ”我笑着告诉他们。

  浈江河边,古榕树下,停泊着两只小渔船。一群鸟儿贴着江面飞来飞去,唧唧喳喳鸣叫不停。我见如此美景,赶紧拍下数张照片。

  继续沿街前行,又见一群老人坐在麻石上闲聊,有的嗑着瓜子。一群小孩则在大厅门前玩耍。

  我曾经读过一些史书,略知黄塘村的历史。赖家先祖赖文玉从罗围村溯江而上,见这一带风光奇秀,地形似宝船,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开基建村。

  赖氏家族后来果然人丁旺盛,财源滚滚而来,成为马市一带的望族。

  明清时期,这一带江河形成百舸争流的繁忙景象。官船、商船、木排、竹排在江河上来往穿梭,或停泊或靠岸,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这条江河上留下无数诗人的足迹,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明朝著名诗人汪广洋在黄塘驿站留宿时,见黄塘江面壮阔、风景优美,忍不住挥毫写下一首诗赞誉道:“天地孤峰生碧烟,江头好月向人圆。馆夫争道黄塘近,过鼓烧灯又换船。 ”

  明朝另一位诗人罗侨也来过黄塘村,同样留下一首优美的诗篇,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景象:“黄塘南下始兴江,水碧沙明亦可航。父老争迎参政急,督邮频报绣衣忙。人来且避青骢马,过去仍闻绿草堂。玲珑岩上高回首,却望它山是故乡。 ”

  岁月远去,往事如烟,唯有临河挺立的那一株株古榕见证了黄塘村繁忙的景象,记得那些历史鲜活的细节。可惜,古榕似入定的高僧,低首垂眉,默然不语。

  走近黄塘村赖氏宗祠前,只见宗祠已经倒塌不少,一片狼藉。在废砖碎瓦之中,在残墙断壁之下,长出一株株绿色的植物,它们吐出黄花,怒放生命,与破败的宗祠形成鲜明的对比。

  村民说,数十年前,宗祠毁于一场大火,剩下现在的模样。

  在赖氏宗祠大门前,有一株老榕树长得非常奇特。它的一棵老枝倒卧在地上,向西延伸十数米,可它似乎不甘心就此趴下,重新长出了树枝,顽强向上生长着。这株古榕又像一位世纪老人,跌倒了,再勇敢地爬了起来,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令人肃然起敬!

  史载,旧时黄塘村共有八处码头。每处码头宽约三米,总台阶三十三级,全由红砂石条彻成。我们来到村前的一个码头。这里曾有一对石狮子面朝江河,镇守码头。可惜,一只石狮子被人偷走了,剩下这只破损的石狮子,孤零零地守在码头。

  沿着码头的石阶,一级一级走到河边。石阶上覆盖着一层枯叶,微风吹来,枯叶乱飞。我们走到村西,村西有许多泥砖瓦房,大部分是黄墙灰瓦,在一株株古榕的庇佑下,显得非常宁静。

  微风拂来,古榕树上的黄叶一片一片地飘落在灰瓦上和地面上,又无情地被微风卷起,随风而去,不知飘向何方。

  正午时分,我们仍在黄塘村寻寻觅觅。我们发现,黄塘村拥有好几座古老的围楼,说明该村以前财大气粗、富得流油。走近一座四方古围楼,这座围楼的墙基由麻石条垒成。墙壁上,爬满了不知名的绿色植被,绿油油的,蓬勃生长,非常漂亮。

  烈日当空,站在围楼门前,只觉一股凉爽之气扑面而来。

  村里的屋檐下,静悄悄的,有的房前屋后挂着渔网,堆着木柴。

  古时候,黄塘村重视文化教育,重视人才培养。清光绪年间,村里兴建一座“紫云轩书院” ,非常气派。可惜,数十年前,书院毁于大火。

  清朝嘉庆年间,黄塘村出了个赖日兆,他富甲一方,好善乐施,扶贫济困。朝廷给他颁发一块“为善最乐”匾额,表彰他的功绩。据说,朝廷还赐给他一匹骏马。他非常爱惜这匹骏马,小心饲养。有一天,这匹马拉出了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子。他拥有了更多的财富。

  村中小巷纵横交错,一道道古墙古色古香,令人留连忘返。

  我们花了三个多小时在黄塘村寻幽探胜。在与村民的闲聊中,我了解到,有识之士正在紧锣密鼓,计划把黄塘村打造成一个原生态、有特色的古村落。

  我憧憬着,在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黄塘村的古围楼、古街道、古书院、古巷、古榕等建筑风物,将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以别具一格的原生态形象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离开黄塘村时,蓦然发现,一行白鹭在河畔上空结伴飞行。我赶紧地掏出手机,要拍下它们飞翔的姿态,可它们早已消失在浓密的古榕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