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瑶寨
作者:杜金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当外人走进韶关地区最多瑶族人聚居的深渡水瑶族乡时,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幻境之中。村前有村,依山傍水,清冽的山泉水淙淙流淌,向世人述说着这个地方的峥嵘过往和奔赴美好明天的欢欣。

  村道旁,山冈上,长着一片片竹林。对于善于物尽其能的瑶族人,这些竹子自然成为他们搭棚建房等方面最常用的材料。而除了挖食竹笋以外,竹子还能砍卖。

  群山环绕的村庄,显得恬静祥和,一如瑶寨的淳朴村民。看着眼前连绵的群山,看着这些阡陌纵横的房屋,依然能想象得到半个多世纪以前,瑶族先辈们陆陆续续地走下山来,在这里开村立户,繁衍生息的情景。在艰难竭蹶的生存条件下,他们排除万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譬如长梅五组,从起初三五户的小山寨,发展到现在有近两百人的大村庄,历史给予了他们最好的馈赠。

  村口的河水边,有妇人仍旧在用棒槌净衣,起起落落间,飞溅的水珠,在阳光下变得晶莹透亮。棒槌敲打衣物发出“砰、砰”声,回荡在山谷间、在游子的心间,一声声皆是乡音,一声声皆是乡愁……

  新旧错落的屋子,见证着村庄的变迁。那些风格独特带着明显瑶族风俗符号的老屋,那些古色古韵的老屋,那些仅用泥土、石头、稻秆、木头等材料筑就的老屋,因搬迁新居弃置而变得越来越破烂不堪。走近这些老旧的瑶家祖屋,从它周全实用的设计以及简陋却坚固的建筑方法,依然能感受得到瑶族先祖善用自然、顺应自然的淳朴和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生活智慧。这些老屋,虽渐残破,却古朴依旧,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历经几十年风吹雨打的古老土垒房屋,那些风化裸露的金色坯墙,还有那粼粼乌墨的瓦砾,配着那一道道青黄相间的竹篱笆墙,伴着青山碧水,在蓝天白云下,泛着古朴夺目的光泽。这些历经风霜雪雨的老房子,为村庄平添了沧桑的一笔。整个村庄,如一幅恬静的田园画,自然、亲切,让人烦躁的心迅速地平静下来。

  院落里、大树下,闲暇的人们在织衣、下棋,又或是轻声细语地拉着家常……当老者在暖阳下静坐打盹,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小径纵横的村子里嬉戏,欢快的笑声,在这轻舒的村子回荡。那些东家的、西家的,白色的、黑色的、黄色的、棕色的家犬,温驯围绕在侧。它们并不像其他地方的狗那么狂吠易怒,即便是遇到生人,只要是见主人不喝,也不妄吠,只是时不时警惕地望一望你,氛围愉悦时则欢快地摇着尾巴。

  日薄西山时,劳作在外的人们荷锄归来,引得孩童奔迎,鸡犬欢腾,这又是一幕唯美动人的情境。

  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夜晚更加沉寂。你会惊喜地发现,天上那轮明月,竟是明显的皎洁明亮。萤火虫闪烁着荧光,时高时底,星星点点,令人禁不住兴奋地追逐。此起彼伏的虫鸣蛙叫,伴着林涛水声,这当是多少人梦寐的境况!偶尔,从大山里传来几阵野兽的嚎叫,有野猪,有豹子,有黄猄……此时,瑶家人总会拿出一壶酒,推杯换盏间,与你娓娓叙说先辈们在大山上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和那些他们永远铭记于心的艰辛岁月……

  神奇而神秘的瑶寨,美丽的家园。勤劳质朴的瑶乡人,无论是之前在大山上,还是现在定居一处,始终保持着对山林的爱护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他们遵循自然法规,深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不仅习惯且取且植,而且对山林爱护有加,即使是在今天,只要山林遭遇火灾,就近知情的瑶族人,无论男女,只要是能上山的,都会自发上山灭火。他们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着枇杷桃李、菜椒豆瓜。那些次第盛开的花儿,引得蝴蝶飞舞、蜜蜂簇拥。而这些蜜蜂,大多是村民们自己放养的。因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靠山吃山的瑶族人,正使养蜂形成他们的优势产业,甜蜜的蜂蜜给他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

  炊烟袅袅,又是生火造饭时,家的味道在空中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