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绣艺术:传承生命的信息
栏目:非遗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蒙娜丽莎(彩色发绣) 孟永国 

  发绣,一门在温州当地非常有名的艺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

  走进温州发绣艺术馆,陈列的世界各国领袖、名人的发绣肖像栩栩如生,不管是蒙娜丽莎还是邓丽君,她们的发绣肖像呈现出的风情、神采都有一种难言的穿透力,似乎要从缎面上跳脱出来。而这就是发绣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3 D立体效果,塑造的人物肖像比平面绘画更加吸引人。

  发绣是以头发丝作为材料的一种刺绣,不腐不蛀不褪色,典雅且精妙,是一门古老而珍贵的民间工艺。它作为江浙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品种,最早起源于唐朝上元年间,是以头发丝为材料,结合绘画与刺绣制作的艺术品。刚开始是为了表达对佛祖的虔诚,后到元明时期题材逐渐广泛。发绣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以无法比拟的象征性、艺术性以及收藏价值为人们关注,成为国家收藏珍品或外交礼品。

  温州发绣艺术馆是温州大学温州市发绣研究所发绣艺术作品陈列展示馆,该馆空间结构简约通透,馆内人物厅、山水厅和花鸟厅巧妙衔接,陈列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发绣优秀作品130余幅,囊括从单色发绣、彩色发绣到做底补色三个阶段的创新成果。这些作品中既有政治文化名人肖像,也有山水、风景、花鸟动物等题材,见证了温州发绣从无到有并逐渐壮大发展的历史进程。馆内还陈列了发绣创作的工艺流程图解、工具材料等,并设有关于发绣的视频介绍、现场创作演示、观摩体验区,对温州发绣作了全方位的展示。

  温州大学温州市发绣研究所所长孟永国介绍,发绣艺术馆兼创作研究与服务交流为一体,具有保护、传承、展示、教育等多重功能。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它为学生参与实践学习、观摩技艺操作、了解民间艺术、提高人文修养提供了绝好机会,是温州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发绣艺术馆还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市民参观,发布发绣创作、发绣外交和社会影响等信息,为促进公众对发绣的认知,弘扬地方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谈及青少年的发绣体验实践时,孟永国讲到一个感人的小细节:当孩子用母亲的发丝绣出一个简单的图样时,旁边观看的母亲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我们这样的亲子活动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很有收获。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用心体验到感恩,也让操劳的母亲获得丝丝温暖的安慰。 ”孟永国说。

  其实,这样的社会教育活动仅仅是温州发绣从大学特色教育走向社会应用的一个侧面。孟永国说,原本只是以非遗传承为己任的他,曾因为一个陌生的来信——希望能用寄来的发丝做发绣作品送给爱人,开始思考发绣艺术的社会用途。“比如,在婚礼上,新人会有需求;新生儿出生时,父母会有需求……我们也做一些简单的图样,像唇印、脚印等。这些作品非常受欢迎。这可能就是发绣的生命情结的魅力” 。

  由于温州发绣以其情感性、纪念性、永久性等特点及精湛的技艺深受人们喜爱,温州大学温州市发绣研究所专门开发了一系列代表爱情、亲情、友情的作品,并特别推出一项私人定制新业务——发绣《脚印》 。“用妈妈的头发绣制新生婴儿的脚印,既承载了母子亲情,又是孩子成长足迹的最早记录,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孟永国说。

  虽然普及发绣是一块看似诱人的蛋糕,但孟永国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不懈探索发绣艺术能抵达的艺术境界。艺术馆陈列着孟永国1994年创作的温州第一幅彩色发绣《蒙娜丽莎》 ,作品以传统艺术的特殊语言演绎西方文化,让东西方文化融汇贯通。他的另一幅作品《白头偕老》则以爱情为主题,用新娘的头发绣成,作为爱情的信物,在结婚典礼上亲手送给新郎,有托付终身之寓意。作品借用“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白头翁的象征意义,祝愿新人双宿双飞、白头偕老。

  几十年来,孟永国不断在艺术手法上进行创新,改良装裱和发绣工具。2012年,他新创做底补色法,进一步完善彩色发绣。他还倡导“应物施针、法随心意”的创作理念,首次提出“以针线写生”的刺绣主张,创作出一系列如《邓小平》 《爱因斯坦》 《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 《丝语廊桥》《悠然》等代表作品。他认为,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发绣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发展而不被淘汰。创新,既不是改头换面的彻底颠覆,也不是对传统技艺的物理性搬移,而是进行时代性融合的文化艺术创造,是推陈出新,是对传统基因的现代性延续。

  这些以平凡的发丝为媒材的绣品,所表现的人物或者现实生活,画面质感独特、色彩淡雅悦目,层次丰富、变化微妙。从事发绣创作,是刺绣基础第一,还是造型基础第一呢?在孟永国看来,造型感知力是第一位的。他在发绣实践与赏析课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感知造型元素特征的能力,也鼓励学生多积累手艺经验。对于发绣艺术的人才培养,他还是有所担心,因为发绣艺术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一门兴趣课,这方面的人才很难在毕业后专门从事发绣艺术创作。

  在学生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各种颜色的发丝,一束束还有着标签。孟永国说,那都是来自各方捐赠的发丝。“我们使用的材料要保证原真性,不能用染过的发丝。捐赠的发丝要进行消毒、脱脂和清洁处理,以保证绣好的发丝不霉、不烂、不褪色,再把选好的底缎绷到木框夹在绣架上,然后,把稿样勾画上去。绣制时要根据底稿设计好针法,以保证每针都能顺乎丝理起到传神的作用。绣制完成后,下绷装裱,然后装框,这样一幅发绣作品才算成功。 ”

  “发绣流传至今,是有其生存理由的,尤其是在温州繁荣发展,这与本土信仰、文化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头发是带有生命信息的人体物质,千年不腐,所以说发绣所具有的情感因素成为它有别于其他刺绣艺术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特征。 ”孟永国说。

邓丽君(单色发绣) 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