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意味着传递火种而不是膜拜灰烬
栏目:特别推荐
作者:本报记者 乔燕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松阳传家:松阳乡土文化考察》 松阳县人民政府、汉声编辑室编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

  “‘睦族无他方常念祖宗一脉,传家有大道不外耕读两途。 ’松阳横樟包氏宗祠的这对楹联通透明白地诠释了什么是‘传家’,就是保护传承好祖宗留下的有生命、有质感的活文化,延续发展好活文化背后呈现出的文化品格的精神品质,保护传统、创新发展,并以此升华为‘传家’。”这是由松阳县人民政府、汉声编辑室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松阳传家:松阳乡土文化考察》序中,松阳县委书记王峻的一段话,从中可以读出这部沉甸甸的乡土文化考察报告以“传家”命名的些许意味。而日前在京举行的《松阳传家》出版暨“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媒体恳谈会上,汉声杂志创始人黄永松及其团队的分享,进一步解读了《松阳传家》背后的文化关怀与人文追求,及其可能为乡土中国文化传承打开的反思视野。

  “传统就像头颅,现代就是双脚,要做一个肚腹,把它们连起来。”

  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的松阳,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因为种种历史机缘,松阳保存了丰富的村落建筑及乡土传统文化、生活习俗,这在江南甚至全国也可以说是少有的。正是从文化价值判断出发,在松阳县政府的支持与委托下,汉声团队历时两年, 17次深入松阳展开田野考察,翻遍松阳历史典籍,拜访当地学者文人,访谈干部群众,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对松阳民间传统文化、地方风物进行系统梳理,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以“如实闻、如实见、如实写”的方式细致入微地记录了松阳的岁时风俗、聚落建筑、手工技艺,系统全面挖掘了松阳活态的文化遗产,展现出松阳百姓朴实的生活样貌,描绘了松阳着力打造升级版农耕文明的探索实践。

  全书分“开天辟地”“图像篇”“历史篇”“岁时风俗”“聚落建筑”“手工技艺”“论述访谈”等篇章,对松阳文化进行集中呈现,图文并茂,可谓一部难得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意义上的田野考察报告。对于松阳,以书为“单位”的文化呈现是第一次。对于汉声来说也是里程碑式的探索。在黄永松看来,汉声以前的方法是小题大做,把一个文化题目做深做好。这回却是用一个县的范围,充分集中展现年俗、节气、风俗、生计、食品、聚落、建筑等近150个文化子项。全书70多万字, 1800多张图片,相当于一个县的文化百科全书,从而实现了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和农耕文明的县域样板。

  “什么是松阳有,我们没有的?松阳人有祭祖、摆祭,有宗祠,有立足根基,代代相传,这是磐石永固的传承。松阳是文化福地,但桃花源也受到过许多侵扰,因为有这个根基他们得以面对、传承下来。汉声从年头到年尾,仔细观察,发现岁时节庆最能看出他们精神的绽放。所以以传家为题目,同时也把他们固守家园的精神传播出去,这又是另一种传家。 ”黄永松进一步解读了《松阳传家》命名的深意。“中国人都有‘家’的情结,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根,不解的愁;是历尽千辛后的释怀,更是洗尽铅华后的归来。正是松阳人对故土情深,才会像我们祖先一样热爱与尊重大自然,善于发现自然中朴实无华的大美,才会发自内心地敬天爱人,也才能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滚滚浪潮中有幸保留下百姓的传统生活、历史的痕迹和活着的文化,为世人留下‘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 ”王峻此言让黄永松感同身受,也体现于以“传家”命名的内涵中。

  王峻也感激并动容于汉声的探索与追求,他在序中写道:“黄老说,他要致力于做‘肚腹’工作。何为肚腹?‘传统就像头颅,现代就是双脚,现在的情形是把传统抛在后面,双脚往前跑,是一个缺乏肚腹的断裂状态,你要做一个肚腹,把它们连起来。 ’做‘肚腹’ ,是在守望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文脉,更是在复兴中华文明。这样的使命追求,让我们感佩不已。”

  “松阳最美的是人的风景,松阳的文化之花正是开在松阳人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中。”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曾说:“继承传统意味着传递火种,而不是膜拜灰烬。 ”这样的理念,成为松阳县人民政府、汉声编辑室坚定的共识。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是《松阳传家》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黄永松和汉声团队对松阳的期望。于是,这样的期望点点滴滴镌刻于《松阳传家》之中。

  “2017年9月29日一早,松阳古市镇迎来了又一次市集日……在松阳古市熙攘的市集边角地摊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位松阳人,正在地摊上书写花鸟字。他右手伤残,单用左手捏起扁平的笔刷,在调料盒中,轻轻点蘸,在白纸上便灵活地写画出一手灵动的花鸟字来……”这是记录在《松阳传家》中《市集上的花鸟字》一节中的文字。这位松阳当地残疾手艺人叶秀或许未想过,自己练摊谋生的手段被写进书中,并被郑重请求为这部书题写书名。

  “很多人建议封面可以用颜真卿、王羲之这种大师的字体,但是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花鸟字的起源很早,和先秦时的鸟虫书以及飞白板书一脉相承,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雅俗共赏,所以我们还是坚持用这个。 ”作为“中国最美的书”特邀评委,黄永松直言深感“图书设计过剩” ,此次亲自操刀做《松阳传家》封面设计,不仅拒绝过度设计,同时希望体现天、地、人以及历史,因此,他选择了自然状态下拍摄的松阳的风景照做封面背景,“松阳传家”四字则采用叶秀的花鸟字。

  “情深而文明” ,多次深入松阳的汉声团队采访组的翟明磊在此次实践中深深感受从而更加认同《小戴礼记·乐记》中这句对文明的诠释,体会到只有情感深了,生活的花样才鲜明起来。“112天的工作大部分翻山越岭在野外的第一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松阳最美的是人的风景,松阳的文化之花正是开在松阳人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中。松阳有75个中国传统村落,最有特点的是在这古村落中,人们还延续着传统生活,古老祭祀、节俗、美食、手工艺……如此原生态,又如此齐全,充满生命力与人心的凝聚力。这是松阳独一无二的。 ”

  黄永松介绍,继《黄河十四走》 《松阳传家》之后,一直致力于民间传统文化的整理报道和地方风物保护,希望建立一座“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的汉声杂志,接下来还将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就“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系列展开合作。“中华遗产·乡土建筑”丛书,是由汉声赞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三位教授,带领师生近二十年调查研究乡土建筑的学术成果。此外, 《戏出年画(上、下卷) 》 《剪花娘子库淑兰》和《美哉汉字》也将由汉声和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