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灵活的呈现形式
栏目:专家发言
作者:邱运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寻找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灵活的呈现形式

邱运华(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2018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民间文艺篇”的编写,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力求把全国民间文艺界发生的重要的事件、思潮、作品和涌现的民间文艺家整体呈现出来。涵盖面之广,不局限于中国民协的工作范围,而是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全国民间文艺发展的整体面貌。二是凸显年度比较突出的学术研究、民间文艺创作和民间文艺新人等因素。三是反映民间文艺界关注的前沿问题和新的发展方向。

  在撰写该专题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做一个单本的《2018年民间文艺发展报告》 ,将内容扩充得更加充分,以期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发展报告”作为一种文体,早在19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法国、俄国都有关于文学、艺术的年度发展报告,很多著名作家和批评家都撰写过影响很大的综述文章,在文学艺术批评史上流传。发展报告式的综述主要起到概述年度文学艺术门类发展潮流、趋势的作用,指出各门类的创作方向和理论创新点,在信息传播比较缓慢的时期发挥了浓缩精华的作用。今天,我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传播渠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种平台,特别是数字技术彻底改变了文艺信息传播数量和传播方式。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把发展报告做得更好,使其受众面更广、学术界引用率更高、权威性更强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发展报告”这一文体,为它寻找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灵活的呈现形式,仅仅局限在文章“写什么”“怎么写” ,恐怕难以胜任这一任务。

  此外,我觉得,还应该注意到,艺术发展总报告与各艺术门类的分册报告是可以并存的;除了关注主流艺术,还应该关注实验艺术和尚处于边缘的新艺术群体创作和新艺术形式,例如基于数字媒体的艺术创作。这样,作为中国文联标志性形象的艺术发展报告,就更具有宏观引领作用,对各艺术领域的宏观把握和整理研究就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