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艺名家晋京展演”系列之“梨园芳华·江南雅韵——王芳昆剧苏剧专场”在京举办
昆情苏韵兼美,梨园芳华绽放
作者:王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昆剧《牡丹亭·寻梦》剧照

  她根植于苏州的吴地风华,昆剧、苏剧兼演,昆剧几百年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积淀是滋养苏剧的源泉;而苏剧特有的娇嗲软糯,亦给她的昆剧表演增添了些许温润细腻。她,是王芳。

  8月23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的“江苏省文艺名家晋京展演”系列之“梨园芳华·江南雅韵——王芳昆剧苏剧专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陆菁,苏州市文联副主席邢静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两千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王芳苏昆艺术研讨会8月24日在京举行。

  距离上次北京专场已经整25年, 1994年,王芳在北京人民剧场举办“申梅”专场,演出了昆剧《牡丹亭·寻梦》 《孽海记·思凡》和苏剧《花魁记·醉归》三出折子戏,并在1995年夺下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光阴荏苒,而今她再度归来,早已是荣誉等身。

  王芳师承于传字辈、继字辈等多位苏剧昆剧表演艺术家。1977年她考入剧团时,剧团全称是“江苏省苏昆剧团” ——苏,即为苏剧;昆,便是昆曲。苏州“继承弘扬”四代人都是苏剧昆剧兼学兼演。

  此次专场演出在剧目选择上独具匠心——8月22日为昆剧经典剧目《牡丹亭》 ; 8月23日为苏昆剧折子戏专场,王芳演出了其代表作昆剧《白兔记·养子》及苏剧《花魁记·醉归》 。剧目既兼具昆剧、苏剧两个剧种,也包含了闺门旦与正旦两个行当,较为

  全面充分地体现了王芳的苏、昆剧艺术造诣。

  昆剧《牡丹亭》闺门旦的雅、秀、美

  《牡丹亭》专场选取《游园》 《惊梦》 《寻梦》 《离魂》四折。王芳自幼跟随传字辈沈传芷、姚传芗两位老先生学习该剧,打下扎实根基,后又得“昆曲皇后”张继青老师亲炙。

  她的杜丽娘,兼具雅、秀、美,有一种纤质含愁的独特魅力,人物的纯真清雅在她极致细腻的表演中缓缓溢出,流动在舞台的每一个角落,与观众虽只隔着虚无的空气,但却像阻隔了古今,然而又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将你往舞台里拉,让你深陷其中,动弹不得,恨不能与台上人一起,穿越生死,历经一切。

  汤显祖说自己的“临川四梦” ——人知其乐,不知其悲;沈宠绥在《度曲须知》里讲,昆曲要唱得“功深熔琢,气无烟火” 。而这种“悲”与“气无烟火” ,尤在王芳那日的《离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四句念白,便把戏的整体节奏,轻重缓急一一交代。她不徐不疾,极尽内敛却极致细腻,从不给你高温度的热闹,却在最简单最清冷的舞台上直达人心,一击即中。

  昆剧《白兔记·养子》正旦家门的“哀而不伤”

  《白兔记·养子》是昆剧正旦家门的代表作,正旦特有的嗓音运用及十分具有特色的指法步法,以及较为外放的身段动作,形象刻画了李三娘分娩时的痛苦挣扎。

  该剧由传字辈沈传芷先生教授给承字辈朱蔷老师,朱蔷老师又传授给王芳,后又在顾笃璜先生的指导下,以传统的表演模式为基础,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去掉了舞台上原有的磨盘道具,完全靠虚拟表演来体现磨盘的沉重和李三娘推磨的辛苦,不仅增加了舞台表演的延展性,突出了戏曲虚拟性的传统表演手段,也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王芳塑造的李三娘形象逼真、极具张力。她蹒跚走来,心里虽有苦,脸上却没愁,她对命运无限的哀婉叹息,都在她略显冷漠的眼神中,那眼神望出去,有些无奈,却无尽坚韧。她在苦难中浸泡了太久,但这“苦难” ,是观众在她的表演中用心“感受”到的,而不是用眼睛在她的脸上“看”到的。

  苏剧《花魁记·醉归》内敛含蓄的“诗意”气质

  北京的舞台上,终于等来了王芳的苏剧《花魁记·醉归》 。这是她得奖最多的一出戏,也是让众多文学家、戏曲理论学者念念不忘的一出戏。1987年12月,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昆剧抢救继承剧目汇报演出”在北京举行,苏剧也应文化部邀请举行了专场演出。王芳演出的《花魁记·醉归》获得了张庚、阿甲、刘厚生、郭汉城、俞振飞等专家的一致好评。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曾三度观看王芳的《花魁记·醉归》,在2015年寄给她的题词中,还对她的花魁女念念不忘。

  作家陆文夫先生评价王芳的《花魁记·醉归》 :“对一个演员来说,最可贵的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动作,而是一种难以描绘的气质” 。这种气质,便是一种“诗意”的气质。花魁虽是风尘女子,但她身上却不可有风尘之气,不然她便无法用一片真心来接纳一个卖油郎质朴纯粹的爱情。

  王芳曾跟随苏剧第一代艺术家蒋玉芳老师学习该剧,后又得到庄再春、柳继雁两位老师的指导。同时,她也赋予了这个戏鲜活的生命力,她对花魁的人物定位,必当得上“精准”二字。醉酒归来愁闷表面的亢奋,面对王九妈略带娇嗔的反感,初见秦钟的清高冷淡与“受吐”过后的春怀辗转,每一种复杂的情绪,每一层递进的情感,都在舞台上清晰可见。然而你却看不到她“表演”的痕迹,她的玲珑剔透、娇羞婉转,天然地蕴含在“诗意”的气质中,内敛含蓄、不加渲染,却又喷薄而出,散发着初始的温情与善美。

  平淡中的坚守

  《牡丹亭》中向生而死的杜丽娘, 《白兔记·养子》中坚韧不屈的李三娘, 《花魁记·醉归》中祈盼真情的花魁女……王芳演谁,舞台方寸间,她就是谁。而她温婉

  娴静、内敛自持的性格,又赋予了她所演绎的舞台形象几分清冷雅致,像是在喧嚣繁华中的一抹补色,散发出温润的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由她主演的苏剧现代戏《国鼎魂》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捧回了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该剧以苏州的演员,演苏州的剧种,讲苏州的故事,不仅仅展现了中华民族隽永的文化传统,更体现出文明古国一以贯之的重礼崇文、守护文脉的精神。

  更加重要的是, 《国鼎魂》在苏剧复兴的道路上对自身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和探索,并获得各方观众和专家的认可。而王芳作为苏剧传习保护中心的主任,她自己对苏剧的感情,和《国鼎魂》在舞台上用一生守护国宝的潘达于是共通的。

  从专场舞台上走下来的王芳,重归平和恬淡。或许是出自书香门第的熏陶,又或许是江南一方水土的浸润,她身上与众不同的清雅,几十年如一日。而在王芳从艺四十二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也从没停止追寻新的灵感与思考。岁月的积淀赋予她更丰富的内心体验与更成熟的表演手段,然而始终没变的,是她对待艺术的那颗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