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端午节的差异
作者:陈连山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南北方端午节的差异

陈连山(北京大学教授)

  基于对五月五日性质的共同想象,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大多是一致的。但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方地理环境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地方性的历史传统也有差异,因此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既存在着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竞渡是全社会参与的大规模节日习俗,南方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但是在缺水的北方,基本没有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一部分,竞渡最初也是以辟邪攘灾为目的。但是后来发展出纪念先贤(包括屈原、伍子胥、曹娥)的道德寓意。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湖南汨罗是屈原投江之地,当地民众传说屈原是五月五日投江自尽的,竞渡就起源于百姓划船抢救屈原,或打捞屈原遗体。而吃粽子则被解释为用粽子喂饱水中动物,避免它们争抢人们送给屈原的祭品,或者避免它们危害屈原遗体。由于屈原是古代第一个伟大诗人,在文人和政府的支持下,这个传说得到大力宣传,北方也慢慢接受了这些传说。

  另一个差异在于粽子。北方粽子一般都是甜味的,但是南方除了甜味粽子之外,还有咸味的肉粽子。形状也有差异。北方粽子都是三角锥形,而南方除此之外还有长条形状的所谓“枕头粽” 。包装的叶子也有差异。南方多用箬竹叶包粽子,它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而北方没有箬竹,多采用芦苇叶。

  第三个差异是节令食品品种的数量。端午节,北方物产还未能全部成熟,所以应时的节令食品数量有限,主要是粽子、鸡蛋、煮大蒜等。相比之下,南方物产则丰富得多。江南地区普遍吃“五黄” :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而高邮、扬州等地竟然有所谓“端午十二红” ——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红烧鸭、苋菜、雄黄酒、黄鱼、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基本都是红色或黄色。传说这十二红,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端午节吃了十二红,就能保佑一年十二个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