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直入,万物皆生”
——青年版画家王瑞卿的探索之路
栏目:新力量
作者:张世瑾  来源:中国艺术报

矍铄的面庞(套色木刻) 王瑞卿

太行年轮(套色木刻) 王瑞卿

  《矍铄的面庞》刻画了太行大地上朴实的人民形象:拄杖而立的老者,时光在他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让他表现出历经世事后的恬淡平和。他背后有小径良田、山峦林障,画面中那变动不居的云朵与老者的稳重从容形成对照,简明的色调使得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木刻版画,那种干脆、爽快的刀痕,加之印痕美感,使我对木版画产生极大兴趣,让我不由自主地将版画概括为: ‘单刀直入,万物皆生’ 。 ”青年版画家王瑞卿以简洁的文字道出了他与版画邂逅那一刻的感受。谈及与版画的情缘,王瑞卿表示他也是经历了由懵懂到深爱的过程,“最早接触版画是在幼年时期的课本上,起初的兴趣是由老师从课堂激发的。中学时期虽然有版画课,当时只是认识到版画属于绘画的一种,可以有很多表现材料,并未入行太深。 ”步入大学以后,逐步与版画深入接触,让他感受到版画在艺术表现中的独特魅力。自此开始,他走上了版画艺术的探索之路。

  德国艺术家珂勒惠支的《战争》系列作品广为人知。她使用粗犷的线条、鲜明的黑白对比,传达着底层人民的痛苦与绝望,其作品使用的具象表达形式、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发自内心的情感深深影响着王瑞卿。 “珂勒惠支的《战争》系列版画,最为动人的是她的木刻作品透露着雄厚的力量,使观者能够感受她的内心世界,与之对话。 ”拉船喊号的纤夫,为收获忙碌的农妇,慈祥和蔼的阿婆,脸庞稚嫩的孩童,拉祜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水、天与人被记录、表现给观者。 《彩云之南澜沧江》将拉祜人家的积极乐观和朴实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王瑞卿以具象木刻的形式,选取现实题材,用完整的绘画手段给予对象完整的表达,更加具体地再现对象本身在其所处的历史情境中的意义。其作品表现出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似要跳脱画作,走进现实。

  “万物皆生”意味着刻刀下的形象应该鲜活生动,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手段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源于生活,用心关注生活,艺术就不会消亡。“对于创作而言,我个人认为画家更应该走出去,贴近生活,走进社会,真正意义上走进生活的创作才富有真情。 ”这是王瑞卿对多年来创作体验的总结。近年来,他多次到全国各地进行采风,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风貌,体验生活的同时也感受着他人丰富的内心。这种体验的过程,使得他的作品的主题衍变以及风格特征上越来越鲜明。 《矍铄的面庞》这幅木刻作品是在表现河北古村落文化,表达他自身对于河北太行精神、古村落遗留文化的深刻印象。王瑞卿表示这幅木刻版画所刻画的老者,是他在古村落采风过程中认识的。“与这位长者对话,他能具体地告知你时代的变迁、消逝的事物、新生的力量,也正因如此,内心才生发出用木刻记录这个特殊瞬间的想法。 ”深入生活也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素材,在王瑞卿看来,有意无意的体验过程实际上也在缓缓地强大一个绘画者的内心。强大的内心可以让青年画家不会在形形色色的艺术思潮中迷失自我,且真正认识到艺术家的职责所在。

  版画的传统要承继,版画的未来要开拓。中国的木制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版画艺术,经过鲁迅的提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历程,版画创作的材料、技法、表现形式创新不断。王瑞卿说:“我选取人物运用于木刻版画当中,是为了传递版画的形象表达力量,使得木刻没有失去传统给予它本身的能量,能够继续延续下去,源远流长。 ”字里行间传递着他对当代版画艺术价值的思索。透过王瑞卿的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他作为青年一代画家体现出的担当精神。他认为,艺术需要基石,版画也不例外,尊重过去,即是尊重自我,应该在新时代中推陈出新,正所谓“风筝不能断了线” 。在新时代中,如何发挥版画刻录时代生活的功能,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都需要青年一代画者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寻求富有时代特色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