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山东

山东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
掀起文艺志愿服务新风尚

作者:秋如  来源:中国艺术报

  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王世农陪山桥村93岁的朱传英老人看戏并亲切交谈

  还戏于民,送戏进家门,不要落下一个村民!

  山东省文联通过开展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壮大文艺志愿服务队伍,把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丰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0月29日,山东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活动走进淄博市淄川区太和镇山桥村。这是今年本届活动的最后一站。山桥村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道路崎岖,附近民居依山而建,距离淄博市区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一大早,淄博市淄川区剧协和京剧团的50多名演职人员就到村里热火朝天地忙活开来。据淄博市淄川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世昌介绍,他们是常年活跃在文艺惠民演出一线的志愿者,“都是免费给大家演出,所有的演员、乐师都是自己付钱雇车搬道具,自己置行头、音响设备。”

  谈起几年前第一次来这里免费送戏,淄川区汇源京剧团团长李云感慨万千,因为他们居然遭到了“冷遇”。原来,山桥村50多名常住人口中,近一半都是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我就打电话询问村支书李绪长,他说让等一等,等他把村民召集全了再开演。”李绪长是位朴实的山里汉子,年近花甲,面对大家敬佩和赞叹的目光,略带羞涩:“那些80多岁、90多岁的老人,平日里都喜欢看戏,不少人因腿脚不好不能前来,我就骑着摩托车去带他们,年龄再大一点的,我就去背,这里之前难得来一场好戏,希望他们都能看到!”

  山东省文联领导和文艺家们带着慰问品看望因腿脚不便无法看戏的山桥村村民李有恭并现场演唱五音戏

  舞台搭好了,村干部和演员们一起把老人们接到了村中心小小的舞台旁。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唱的是老人们爱听的五音戏《王小赶脚》《拐磨子》、传统京剧剧目《坐宫》《遇皇后》以及新编现代京剧《山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场演出太好了,平日里从电视上只能看个一星半点的,还是这个唱得全”。这场由淄川区汇源京剧团、淄川区老年大学京剧团倾情奉献的精彩演出,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和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令大家喜笑颜开,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唤醒了临时搭建的舞台旁的这座建于明代的古桥,明艳了这条昔日青州到济南必经的官道。活动现场,还有因深受淄博市剧协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的感召,闻讯赶来的淄博市蓝星体检医院的医护人员为村里老人免费查体,淄博市姜玉坤视光科技有限公司为村里老人验光并赠送老花镜,淄博市华夏保险博展团队为村里的贫困老人送来米面油等慰问品。

  本次演出活动是山东省文联对接“帮包点”,针对性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今年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首创和一大亮点。山东省文联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得知,淄川、荣成、费县三个“帮包点”的农民,最需要看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戏剧类节目后,在农民戏剧展演月期间,山东省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队迅速联系淄川区偏远的乡村,按照当地老百姓对文艺的需求进行演出规划,开展高水平、精准化的省级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把温暖送到基层,把文艺种在基层,及时满足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治好眼睛好看戏!送戏进家门,不要落下一个村民!”前来听戏的85岁的高守兰老人被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王世农这句暖心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得知76岁的村民李有恭因腿脚不便无法下山看戏,王世农与山东省剧协常务副主席柴心记、省剧协副主席吕凤琴等带着慰问品直奔这户山里人家,吕凤琴这位梅花奖得主唱腔优美的五音戏,飘荡在大山深处,山含情,水含笑,感动得老人几度落泪。

  “山东省文联和省各文艺家协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的需求,实行菜单式的服务,还戏于民,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群众。把文化送到基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群众中,把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送到人民中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我们文联人应有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文艺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重要力量。”王世农如是说。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改革颂·中国梦”第十一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9月30日在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开幕

  农民戏剧展演月活动掀起山东文艺志愿服务新风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响应“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号召,大力宣传山东省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9月30日,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隆重开幕,期间全省17地市活动不断,高潮迭起,民间院团纷纷登台献艺,农民观众尽情享受戏曲大餐。

  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改革颂·中国梦”第十一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性活动,活动启动后,在全省民间院团和农民观众中反响强烈。据了解,期间共有146个剧团送戏234场,服务观众近百万人次,文艺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不断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在1个月的时间里,从山东省17地市层层选拔出的最初为100家的农民院团,后来群情激昂踊跃参加变成100余家,在齐鲁大地掀起了一场戏曲风暴。一时间,农村戏曲舞台上,古老雄浑的经典唱腔与乡村秋收的景象交相辉映。舞台下,锣鼓阵阵,丝弦声声伴着精彩热闹的演出,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村民驻足观看。在后台,土生土长的本地演员的拿手绝活引得广场上观众们连连叫好、掌声不断。“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大戏又回到咱们农村了,这比窝在家看电视好多了。”一些热爱戏曲的观众,早早来到演出现场,互相打着招呼,言谈中流露出舒心的满足和惊喜。柴心记如愿以偿地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展演月活动,还戏于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戏曲大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农村腾飞的翅膀,文化是农民致富的脊梁。山东是戏曲大省,地方戏曲是全省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民间戏曲团体迅猛发展,四千余个民间戏曲团体,常年活跃在广大农村、社区,为全省戏剧事业贡献了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此次展演月百团唱大戏,不仅是全省民间基层院团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近年来全省民间戏曲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检阅。

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收官演出走进山桥村

  据悉,本次活动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贴近群众实际,形式丰富多样。从演出剧目涉及的艺术形式来看,涵盖了京剧、吕剧、山东梆子、茂腔、柳腔、柳琴戏、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大平调、周姑子戏等齐鲁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戏剧种,可谓是一次山东地方戏曲剧种的大巡礼。演出剧目方面,既有《大保国》《钓金龟》《望江亭》《墙头记》《姊妹易嫁》《穆桂英挂帅》等传统剧目,更有《银杏树下》《芙蓉飘香》《孝女情》《两个苹果筐》《不是车的事》《山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编现代戏。这些以讴歌齐鲁大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丰功伟绩为主,涉及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孝亲敬老、反腐倡廉等多个“正能量”题材的新编现代戏一改过去“老演老戏,老戏老演”的旧貌,唱出了时代的新意,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的故事内容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也要关注和展示现实题材创作,要让新的戏曲作品吸引新的戏曲观众,这些新编剧目达到了这个效果,起到了这个作用。”一位参与展演月筹备工作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在演出时间方面,演出剧团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工作特点,灵活自如,并巧妙利用国庆、重阳节等节假日,在假期为群众演出,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演出场地既有农村文化大院、乡镇文化广场,也有田间地头。但无论在哪里演出,演出剧团都统一悬挂组委会制作的“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背景标识。这个小小的细节不仅提升了展演月的规范程度,极大提高了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活动组织者的认真态度和精心筹备。因农民戏剧展演月是山东省文联首次举办,为了使得活动圆满成功,组委会从今年3月起,就开始着手前期准备工作。为了扩大影响,组委会采用广泛发动、积极鼓励、重点邀约等多措并举的方式,经过初选、复赛等环节,最终从全省17地市中评选出100家实力强劲的民间戏曲团体参加展演。这些参与演出的剧团虽然大多数都是农民自发形成的“庄户剧团”,但在当地一般都有较高的声誉,有些院团甚至拥有三四十年的演出历史。吕凤琴说:“我们这个展演月就是要让那些具有高水平的演出团体脱颖而出,就是要通过这个平台让农民欣赏到和城里人一样的高水平剧目和高质量演出。”

  本届展演月活动不仅让参与演出的剧团获得了更高的展示平台,更是让广大戏迷过足了戏瘾。“我们有意借此机会,进一步增强地方戏曲的群众基础,让更多喜爱戏曲艺术的新鲜血液灌注进来。”柴心记表示,今后他们还将进一步发掘常年坚持在民间戏曲阵地的先进模范团体和个人,同时完成对全省范围内民间戏曲团体的摸底登记工作,努力让“百姓编、百姓导、百姓演、百姓评”成为日后山东省民间戏曲活动的主流。

(秋如)

山东省首届农民戏剧展演月收官演出走进山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