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无华的乡村文艺
——桂林市文联组织文艺小分队走访十一县三城区
栏目:扎根沃土
作者:秦凌斌 黄丹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夏日,骄阳似火,却挡不住文艺家的乡村行。日前,桂林市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村户验收和辅导活动在桂林市文联的带领下分两路小分队进行,一路奔波,行走了桂林市11县3城区。在文艺小分队行进的各村寨里,有的村镇有自己的文艺“领头雁” ,有的村镇文化特色明显——盛行彩调或者文场,有的村镇还有举办“春晚”的能力,有的村镇依然传承着红军精神……

  桂林市文联组织文艺志愿者下乡服务已有七八个年头,所到之处许多是自然村——自然村是农村最小的组织元素。这些村的文艺组织和开展活动大多数是自发的,村民们自然习得、互相传教、以老带新、网上学习,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县级文艺培训。桂林市文联组织开展的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让文联的触角延伸向农村,不仅提振信心、传播文艺,还增强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让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得到超越地界的满足。

  此次活动,文艺小分队分南北两支行进。南下一路的文艺小分队首站来到象山区二塘镇桂柳古运河旁边的湴塘村。露天球场的水泥地上,一位老农正在用六齿耙翻晒金灿灿的谷物,旁边的舞台上盛装打扮的村民在音乐的律动下起舞。处在古代官道上的阳朔县葡萄乡下寨村, 50多岁的李树光已是该村第六代彩调传人,他带领文艺村民,扛着“草根”彩调的大旗,走村串寨,创作出许多“新彩调” 。“中国曲艺之乡”荔浦县文场深入民心,其修仁镇建陵社区的“荣琴文场社”小有名气。修仁的群众曾经得到姜昆等曲艺家的多次辅导,创作力旺盛,以新时代更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场内容,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在平乐县二塘镇山背村,文艺小分队观看了村里的文艺“领头雁”李锦对所组织表演的丰富多彩的节目,有广场舞、黄梅戏、幼儿舞蹈、魔术、彩调等。李锦对一家从事文艺,活跃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上,每年在农村“商演”二三百场次。以水果“三华李”闻名的恭城县西岭镇莫家坪屯,是一个只有61户人家的自然村。32岁的年轻人唐维勇敢想敢闯,组织村民在村里连续两年举办了春晚,惹得邻村羡慕。这里的村民还是第一次看到来村指导的市文艺专家,兴奋不已。灌阳县新圩镇新卫村传承着红军精神,这里打响了湘江战役红军入桂的第一仗——新圩阻击战,村民们表演的3个节目都与红色文化有关。

  北上一路的文艺小分队第一站是广西唯一一个回族乡——雁山区草坪回族乡。相传元朝广西廉访司佥事伯笃鲁丁的后裔名叫文灯和文烛两兄弟,携带30卷《古兰经》经本来到此地,藏于山洞。文艺小分队认真观看了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回族村落的村文艺队表演,进一步了解了回族的文化习俗。

  在龙胜县江底乡建新村,文艺小分队听瑶族文化传承人赵启斌讲述了当年的红军故事。该村是红军翻越老山界进入龙胜的入口,在瑶寨一块石碑上刻着:“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日,瑶胞把家还。 ”红军离开后,村民自发地将这些红色遗迹保存了下来,至今依然完好。建新村文艺队把民族文化、红军故事、党的政策等融入到文艺表演中,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以红军精神自励。

  跋涉中,文艺小分队除了与热爱文艺的村民亲切交流,还体会到各地的风情风貌,从文艺生长的土壤中加深了对文艺的认识。灵川县海洋乡西山湾村的百年银杏林让文艺小分队联想到秋天的浪漫;“中国葡萄第一乡”兴安县漠川乡的长洲文艺队对文艺的虔诚如果香醇厚;有600多年历史的全州县永岁镇乐家湾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活动强村,唢呐、笛子、二胡、小鼓、彩调的回响不绝于耳,带动着周边各村的文化娱乐活动。

  村民的生活好了,富余的时间多了,更喜欢文艺了,将广场舞当成健身运动的姑娘、大婶、奶奶们,对自己的“舞技”也越来越不满足了。一年一度的桂林市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文艺村户验收和辅导活动“乡村行” ,让文艺志愿者深深地体会到乡村令人欣喜的新变化以及乡村文艺的蓬勃生机。那里的文艺植根于大地,质朴无华,如百年老酒一样滋润着文艺志愿者的心灵。“千村万户文艺惠民工程”对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改变农村的不良习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