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史诗,玛纳斯奇并不孤单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陈思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阿巴克尔·居马拜演唱《玛纳斯》  吴京男  摄

  刚刚从“纪念居素普·玛玛依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结束表演回到学校的铁力瓦尔地·白先那红还难掩兴奋,作为一个年仅23岁的玛纳斯奇,他在座谈会上演唱的《玛纳斯》选段得到了现场专家的认可。他骄傲又紧张,一面自豪地说:“我大部分学的是居素普爷爷唱的《玛纳斯》 。 ”一面又追问记者:“我唱得怎么样,其他的玛纳斯奇唱得怎么样? ”

  《玛纳斯》是我国民间三大史诗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除了我国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以外,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是主要流传地,只要有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地方就有《玛纳斯》流传。居素普·玛玛依所演唱的《玛纳斯》变体是世界《玛纳斯》不同演唱版本中最完整、最有代表性、最长的一个唱本,他是我国唯一一位可以把8部23万多行的《玛纳斯》全部背诵下来的著名玛纳斯奇,对《玛纳斯》的抢救、整理、出版、传承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影响着铁力瓦尔地这样的年轻人。

  铁力瓦尔地自幼受外婆熏陶学习《玛纳斯》 ,“当时居素普·玛玛依所传承的《玛纳斯》印刷成书,外祖母便每晚给我当睡前故事来读” 。这使得他小小年龄就能背唱大段史诗,并于日后有机会得到居素普·玛玛依的指点。铁力瓦尔地的传承之路可以说是《玛纳斯》保护传承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阿拉提·阿斯木表示,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文联的不懈努力下, 《玛纳斯》的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早在1960年,新疆文联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组成《玛纳斯》调查组,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玛纳斯》史诗调查搜集工作,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并于1980年设置了《玛纳斯》研究室,召集一批专职研究人员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新疆民协《玛纳斯》研究室主任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介绍, 50多年来, 《玛纳斯》的收集、整理、出版、翻译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5年,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8部18册史诗全部用柯尔克孜文出版发行,并于后来进行了汉译工作。2003年还翻译出版了《柯尔克孜史诗精选集》以及吉尔吉斯文版1至8部18卷。“目前, 《玛纳斯》研究室已经整理完成80多位玛纳斯奇所有手抄本和录音资料,已送交出版社,作为《新疆文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将陆续出版,推荐给世界各地的大型图书馆典藏。 ”

  在中国民协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民协还多次成功组织和参加“三大史诗”工作成果展、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通过举办民族文化展览进行展示弘扬,为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2010年起5次举办玛纳斯奇培训班, 2014年举办纪念《玛纳斯》大师居素普·玛玛依为主题的首届《玛纳斯》国际演唱会暨保护论坛, 2015年举办了首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玛纳斯》研究人员培训班。

  党和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让许多玛纳斯奇受益匪浅。如今的铁力瓦尔地刚读完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预科,他希望未来能够从事《玛纳斯》的理论研究,并继续演唱《玛纳斯》 。因为演唱《玛纳斯》没有报酬,大部分玛纳斯奇都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自愿去演唱。来自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天山牧场小学的语文老师阿巴克尔·居马拜也是如此。阿巴克尔从小随爷爷学习演唱《玛纳斯》 ,并向当地一些著名的玛纳斯奇学习。如今教学之余,他带了将近100个小玛纳斯奇,靠口传心授教他们演唱,支撑他的是对玛纳斯的信仰,“传颂英雄故事,是我的荣幸” ,他说。

  中国民协副主席、新疆民协主席马雄福说,“目前玛纳斯奇还没有市场化,大部分玛纳斯奇都是靠在外打工养活自己,靠其它收入来养着《玛纳斯》 。 ”现在玛纳斯奇和其他的非遗传承人一样,分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州级、县级四级管理,各级津贴不一样,国家级的高一些,每人每年20000元,自治区级是5000元,州一级是3000元,县级根据当地的财政决定。

  “现在老百姓受网络化影响,艺术选择的范围非常宽广,喜爱《玛纳斯》的人比较有限,特别是年轻人会选择其他艺术门类,这是发展大趋势。 ”马雄福说,“这也是我们把许多民间艺术作为濒危项目的原因。所以国家花了很多力气帮助艺人,层层搞组织建设,就是要把它保护起来,让文化的根脉不要断了。 ”

  传承人是史诗演述传统的承载主体,也是《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史诗卷的重要考量维度之一。大系不仅优先考虑各民族史诗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关注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口头演述文本,以体现史诗的代际传承,让玛纳斯奇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