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下的感性书写
——刘洪彪谈当代草书
栏目:落墨
作者:彭一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吴宽《过横塘》(草书)  刘洪彪

  应该说,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是近30年来当代书坛变革和重要事件的参与者、实践者、亲历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类重要展赛中,都能看到评委阵容中刘洪彪的身影,和在媒体中读到他中肯犀利的言论。

  因工作关系和自身对书法的爱好,笔者与刘洪彪相识于本世纪初,他给笔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4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之前,亲自书写并寄给笔者的一份请柬和信封,至今珍藏着。

  创作:“字古式新”的目标和理念

  关于书法创作的问题,一直困惑着很多书法人。比如草书的创作,一般来说,要具备扎实功底、艺术天赋、文化素养、品藻修炼。刘洪彪认为,要写好草书,除了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外,最关键的是要掌握辩证法,养成辩证思维习惯。草书作品中,大与小,粗与细,长与短,宽与窄,正与斜,快与慢,浓与淡,湿与枯,疏与密,实与虚,开与合,连与断……无穷尽的变化,不一定的情势,都是矛盾的两面,都是对立统一关系,需要辩证地对待。所以,在刘洪彪看来“笔法、结法、墨法、章法是书法的基本法,辩证法才是书法的最高法” 。基于这种认识,刘洪彪提倡“理性调控下感性书写”的创作状态;还提出“书写不等于书艺、守法不等于守旧、严谨不等于拘谨、流利不等于流滑、轻松不等于轻率、粗犷不等于粗野、放胆不等于放荡、生拙不等于笨拙、均衡不等于均匀、简约不等于简单”的创作“度量衡” ;特别是,他提出了“字古式新”的当代书法创作理念。

  什么叫做“字古式新” ?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刘洪彪概括其核心就是修炼“文心艺质” 。为什么要“字古” ?因为古人比我们写得好,在书法这一点上也确实“今不如昔” 。因为古人从三岁、五岁发蒙就用毛笔,这叫童子功,而且只要一拿起毛笔,便终其一生使用,即所谓“毕生穷修之功” 。今人能做到如此者凤毛麟角。当然,不可忽略的是当代人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生活的状态不一样。

  何为“式新” ?就是表现形式要新。古代书法3000多年,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审美功能只是实用功能的附加值。古代从来不搞展览,写字并不是现在所谓的搞艺术创作,到了明清后才有那么一点意思。不搞创作、展览,所以他们从来不会在创作时刻意考虑作品的艺术形式、外在的美感、作品整体面目、视觉冲击等。古人写字强调的是实用功能,而当代把写字转变成了艺术功能,把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变成一个艺术性的东西,成了一个专门的艺术品种,叫书法艺术。

  所以,我们写字,要强调形式感,空间分割,形式构成,疏密关系,前后呼应,左右关照,墨的使用等,这些都是“式” 。一要“字古” ,二要“式新” 。只有两者结合,当代书法才有可能创造有别于古人的新面目、新形象。

  策展:展览是件大作品

  刘洪彪不仅在书法创作上有个性鲜明的笔墨语言,在书法展览策划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和主张——他曾提出:“为书法穿盛装,让书法住别墅” ,这个“盛装”和“别墅”是一个比喻,是说书法作品应该有一个好的外观,有一个好的品相,不能寒酸、小家子气,因为书法是高贵的、高级的、高雅的,所以不能亏待了它。“古人留给我们书法发展的余地,我们就要把它做好。哪怕在历代一座一座的书法高峰旁边,垒积起一个土包,一个山头,即便我们不能与前贤并驾齐驱,那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书法艺术的一个标志,是我们对书法史的一个贡献。 ”刘洪彪说。

  在书法史上,当书法进入到“展览时代” ,成为纯粹艺术之后,展览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草书在古代以‘辅体’和‘稿书’的身份陪伴文人,可谓正书的‘配角’ ,而在书法实用功能消减趋无的今天,书法转为艺术身份延续其生命与活力,草书遂与篆、隶、楷、行四体同行并进,成为‘主角’之一,这值得书法界庆贺,也需要些举措予以彰显。 ”刘洪彪说。于是,他与书友胡抗美、张学群、王厚祥四人集体策划、个体创作了“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 。以狂草书作为一个展览的主题和主体,未有先例,“做开先例的事情,是艺术家应有的胆识和担当。 ”刘洪彪说。

  此次“狂草四人展”的面世,将草书的极致表达方式集中展现,使观众对草书艺术的类别、样式有了更为清晰的甄别。刘洪彪说,通过选取历代狂草书经典和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对草书的精辟论述辅以同堂展示,印证了狂草由来已久的法度森严,可以消除许多人对草书的误解和轻视。展览前,即确定了“展览是件大作品”的策展理念,在展览筹备时,展览的整体形象塑造、品质铸建和作者创作方面都有了方向引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又能体现集体智慧。

  “万殊一相·狂草四人展” 2016年在甘肃兰州第一次举办,展览开幕式吸引了闻讯而来的全国各地千余名书法爱好者,自发前往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后来,这个展览荣获2016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书法展览奖” 。这足以证明这个展览的运筹策划之成功。

  新闻链接

草书委员会委员作品展在上海举办

  本报讯 6月19日,由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上海市书协主办,上海市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从金庭走来——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作品上海展暨草书论坛”在上海举行。展览作品是“28 +盛世草书高峰会展”在浙江嵊州展后移至上海巡展的部分作品,汇集了当前书协草委会28位委员和上届委员会两位主任的共60件作品。

  论坛上,三位草书名家刘洪彪、陈加林、王厚祥分别就草书创作谈了各自的体会。草书并非远离群众,草书龙飞凤舞也不是随意发挥。相反,草书是严谨的符号,书法家笔划有严格的法度。有些没有学过草书的朋友可能有一些认识误区,认为草书书写是最随意的,实际上恰恰相反。违反了草书的汉字规律,就是贻笑大方的错别字;因为有规律,所有观众有理由接近、欣赏这一门饱含情感的中国传统精粹。

(牧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