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新唱 别样精彩
——观北京京剧院《彩楼记》
栏目: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作者:李楠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京剧《彩楼记》剧照

  近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的北京京剧院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系列活动中,由青年小生演员王超带来的一出《彩楼记》成为戏迷关注的热点,为他配演的是张派青衣王茜。近几年来,北京京剧院每逢春暖花开,便会组织梨园后备军摆开阵势搭起擂台,既然是竞技也是切磋业务,此举的目的无非是吸引外界朋友对尚未成名成家的京剧新人投入目光。实际上,从这出戏本身来说,王茜饰演的角色才是一号人物,王超属于陪衬红花的绿叶,但由于本场演出是对王超的考核,故而台下内行观摩的侧重点放在了小生身上。或许有人会问,在此次声势浩大的活动中,众多传统剧目令人应接不暇,个个都是经典,为什么《彩楼记》这出戏会愈加夺人眼球呢?原因是这出戏在京剧圈已经歇了半个世纪没有人唱了。这回王超能把这样一出压箱底的好戏翻出来搬上舞台,仅是挖掘传统的勇气就值得同辈学习。而他在演出之前,曾邀请与他年龄相仿的笔杆子对剧本进行过整理打磨,保证了在舞台呈现上更能突出小生的戏份儿。

  说到京剧《彩楼记》的来历,今天的观众也几乎茫然不知其渊源了。其实京剧在其形成初期就有一出骨子老戏《彩楼记》 ,是根据昆曲的同名剧目改编而成的。彩楼,是古代富家小姐挑选夫婿时搭起的高台。待嫁女子居高临下,对着相中的才郎抛出绣球,以定终身。众所周知,传统戏曲都是大写意的艺术,舞台上只不过支撑一个红色的团花帐子示意而已,小生接球时就用所穿的褶子的下摆兜住,简单明了,观众自能心领神会。在昆曲的大戏《彩楼记》中,“评雪”“辨踪”两个场次观赏性最强,懂戏之人最爱看,所以京剧就直接选取这两场戏的情节进行翻版,属于“掐去两头,只唱当间”的传统移植套路,把为时甚长的昆曲经典变为短小精悍的京剧折子戏。可是这一版本很快就被淘汰掉,原因无他,那个年代京剧是从南到北的大众艺术,占据主流文化市场,在名家辈出、好戏太多的背景下, 《彩楼记》由于唱腔表演不够火爆,便被淹没下去了。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题材,在京剧观众看来不那么过瘾的戏,在昆曲爱好者眼里仍是有戏可看的,因为昆曲的艺术格局就是淡极方知味的。

  有意思的是,京剧最初剿袭昆曲《彩楼记》不算成功,而川剧却经过对昆曲的偷梁换柱,把《评雪辨踪》唱响了,唱绝了。川剧的声腔向来分为五个部分,即内行常说的昆、高、胡、弹、灯,也就是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 《评雪辨踪》属于其中最激烈热闹的一种——高腔。新中国成立之后,各大剧种的代表人物连番晋京交流汇演,川剧作为相对来说的大剧种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像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的《柳荫记》就被中国京剧院直接拿去变成了叶盛兰、杜近芳的新戏,传唱至今,久演不衰。而《评雪辨踪》也不例外,中国京剧院对之改编,成了花旦名家高玉倩的新戏,演出效果不错。直到1957年,张君秋加盟马连良、谭富英在1955年合并私人班社而组建的北京京剧团,身为头牌之一,也想着创造新戏奉献给北京观众,于是张君秋果断瞄准了这一出,以《彩楼记》的名字贴出去,卖座喜人,也成了自己的私房戏。久而久之,随着张君秋一批悦耳动听的新戏的问世,戏迷当中有了张派这一叫法,新的旦角流派就此产生。相比于后来的《望江亭》《状元媒》 《诗文会》等这些唱腔华丽的张派新戏, 《彩楼记》的音乐创作还不算十分成熟,沿袭老腔老调的成分较多,也就被张派传人以及再传弟子们忽略了。

  说回《彩楼记》的情节,不熟悉这出戏的人也都熟悉这里的故事,说的是相府千金刘翠屏嫁给穷书生吕蒙正之后与之同甘共苦,坐守破瓦寒窑。最终吕蒙正金榜题名,夫妻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该剧的情节完全出于凭空杜撰,但千百年来老百姓对这一传说不加质疑。不仅如此,爱看戏的人们更对另一向壁虚构而成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津津乐道,照样百听不厌的《红鬃烈马》(包括《花园赠金》 《三击掌》 《别窑投军》 《探寒窑》 《武家坡》 《算军粮》 《大登殿》等折子) 。就连黄梅戏最负盛名的经典剧目《女驸马》中也有两句颇为打动人心的唱词“王三姐守寒窑一十八载,刘翠屏苦度了一十六春。 ”大概是在封建社会里,普通人对贞洁烈女,尤其是不嫌贫、不爱富的姑娘家格外敬重,所以这样的戏才有人爱看。但不可思议的是,翻开正史,关于吕蒙正住寒窑的事情却是这样叙述的:吕蒙正的父母关系不和,吕父盛怒之下把妻儿一并赶出家门,于是母子二人在荒郊野寺凿出一个龛洞,蜗居其中,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也是吕蒙正发奋读书求取功名的直接动力。而在正史的记载中,吕蒙正确乎得中状元。前文提到的张君秋的代表剧目《状元媒》 ,说的就是吕蒙正以新科状元的身份为皇家的郡主充当主婚人,成全了杨六郎的终身大事。

  笔者由此想到一件往事,那就是当初张君秋曾对一群获奖的演员说过,一个京剧演员如果肚子里没有二三百出老戏,那是既没有资格谈继承,也没有资格谈发展的。对比这句话,今天的京剧演员难免汗颜。诚然,时代不同了,当下的京剧市场也不如张君秋青壮年时期那么乐观。但正因为如此,像王超这么年轻的京剧演员还能想到恢复一出别人不怎么唱的传统戏,单凭这一点,笔者就愿意为之点赞。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