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语言讲述美丽中国生态故事
——访“自然影像中国”创始人之一、著名摄影家谢建国
栏目:关注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图为谢建国自然摄影作品:疣鼻天鹅(左) 、黑鹳(中) 、赤狐(右)

  云南德宏跳跃翻腾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青海高原上慵懒自在的雪豹、香港珠江口活泼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四川唐家河羽色华丽的红腹锦鸡…… “自然影像中国”创始人之一、著名摄影家谢建国近年来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镜头记录了国内许多自然保护区珍贵稀有或濒危的动植物,用影像的力量展现中国特有的自然生态奇观,讲述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生态故事。

  谢建国这样回忆起自己从事自然摄影的初心:“2007年,我开始关注中国的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各种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我想为中国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摄影是我擅长并喜欢的,于是,我开始背起相机,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摄影家游走于国内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用影像把中国的自然保护做起来。 ”

  用镜头关注我们自己的“宝贝”

  “中国是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极为丰富的国家,展示和保护生态资源都可以通过影像记录来实现。 ”谢建国说。2015年底,谢建国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建伟共同发起“自然影像中国”项目,组织中外著名自然摄影师,拍摄中国最具有特色的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建立“自然影像中国”影像资料库,为自然保护、科研、教育和宣传服务,用镜头语言讲述精彩的中国生态故事,展示中国自然生态之美。

  香港的生态就是其中之一。素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一直以来被国人奉为旅游的胜地,潮流和传统文化交融在这里,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的小世界,但香港的生态这些年一直不为人所知。过去的一年,谢建国组织一些著名的中外摄影家参与“2017年度《中国岛屿影像志》项目” ,在香港的大屿山、香港岛、南丫岛等地拍摄珍贵稀有的野生物种:珠江口上外表独特、性格友善,正在翻腾跳跃的中华白海豚;大屿山碎玉堆砌的砾石上的水牛、大壁虎、赤尾青竹丝、斑腿泛树蛙等;香港岛上于高楼大厦间翱翔的黑鸢;急速略过海面的从南丫岛飞回香港岛和鸭脷洲过夜的成群的小白鹭;在树叶堆中觅食并不时发出嘈杂声响的东亚豪猪;置身于食虫植物毛毡苔的陷阱阵中的毛虫;南丫岛上以蒲葵叶为家的短吻果蝠;捕鱼的苍鹭与观鸟屋;米埔湿地保护区上茂密的红树林里还有水獭等哺乳类动物的踪迹……香港的自然生态就夹杂在喧嚣的都市日常中,放慢脚步,就会发现最真实质朴的自然之美。

  谢建国说:“我希望用镜头展示野生动物美丽灵动的瞬间,用镜头记录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用镜头传达爱护野生动物、保护其生存环境的理念;用镜头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资源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成就。我也呼唤更多摄影师关注我们自己的‘宝贝’ ,而不只是去非洲、去南极北极拍摄。 ”

  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的前提一定是热爱自然,我用相机记录大自然美丽的瞬间,就是希望人们热爱并保护它。 ”谢建国说,近些年还去了青海的青海湖、四川唐家河、内蒙古白音敖包、云南无量山和云南德宏等地,德宏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谢建国在这里拍到了长臂猿新种——天行长臂猿,也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他讲述了一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趣的故事:云南盈江县香柏村是比较容易见到长臂猿的地方,村民们奉长臂猿为神灵,据说长臂猿能保佑他们,长臂猿的叫声能预示吉凶。曾在2016年4月的一个夜间,长臂猿反常的叫声惊醒了村民,紧接着一场百年未遇的飓风掠过山谷,吹倒了参天古树,掀翻了房屋,但由于长臂猿的预警,村民们无一伤亡。

  “我们那次去拍摄一共三天,第二天在长臂猿可能经过的地方等候了两个多小时,运气还不错,长臂猿犹如神兵天降,荡跃而至。我们屏住呼吸,在陡坡上不时地调整身体重心,用镜头寻找枝桠的缝隙,追随忽闪忽现的猿影,不时地按着快门。短短几分钟,长臂猿快闪而去! ”

  灰腹角雉、云豹、大灵猫、熊猴、鼬獾、高山兀鹫、白鹇、环颈山鹧鸪……在美丽的彩云之巅,摄影家们用镜头记录下多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像资料。其中,一只成年雄性灰腹角雉,更是在中国境内自然环境中首次拍摄到的,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保护意义。谢建国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影像语言挖掘、记录这些可爱的动植物形态,讲述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人与动植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生态故事,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些珍稀物种,了解中国丰富的生态物种资源,使更多的人关注自然,参与到动植物保护事业中来。 ”

  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故事

  谢建国说,很多国外摄影师来到中国都会感到振奋,发现“原来中国不只有大熊猫” ,他们拍到了金丝猴、羚牛、云豹、金猫、朱鹮、猕猴、绿孔雀、灰腹角雉、圆鼻巨蜥、眼镜王蛇等,都是中国特有的或珍稀的物种。

  “通过摄影师之间的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的自然物种,也学习西方的自然保护理念,实现双向交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谢建国表示,中西方的自然摄影师在摄影语言、摄影技术、摄影理念上还存在一些差异,中国摄影师更倾向于干净的画面、主体的完整、构图的和谐,外国自然摄影师综合处理往往更胜一筹,长镜头、短镜头、微距皆擅长,他们更关注局部,认为微观的东西有时让人更新奇,更有冲击力,这些都是值得交流和学习的。

  用影像语言讲述美丽中国生态故事,不仅要让国外的摄影师走进来,更要让拍摄的作品走出去。谢建国介绍,“自然影像中国”项目近两年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在芬兰、南非、韩国、希腊等地进行生态摄影展示,在加拿大、挪威、阿拉斯加等地积极参加国际生态摄影交流、自然影像拍摄交流,展示的作品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获得摄影家的阵阵好评,许多国外摄影家纷纷表示想来中国看熊猫、观羚牛、拍雪豹…… “自然影像中国”的合作摄影师、来自瑞典的斯塔凡·威斯特兰德表示,他愿意用与中国摄影家不同的摄影语言,对照片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表现,并且传递给全世界不同的读者,让大家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用影像记录真实的自然生态故事,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中国人骄傲自豪,让世界为中国感动。谈及“自然影像中国”未来的发展,谢建国表示:“当前中国需要培养有能力讲中国自然故事的自然摄影师,需要有好的、有故事的中国自然影像作品,需要有讲故事的平台及听众,需要用我们的作品消除国外对于中国野生动物的了解仅局限于大熊猫这样的状态。让中国的生态摄影走出去,与世界接轨。 ”

文/焦俞萍 图/谢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