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解、可复制、可操作是国际节目模式“硬通货”
——观戛纳电视节
栏目:艺术眼
作者:吴闻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前不久,《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天籁之战》《声临其境》《跨界歌王》《明日之子》《功夫少年》《好久不见》九大中国原创节目模式亮相戛纳电视节,全球推介。其实从2012年至今, 6年间,中国电视一直是戛纳电视节的“主角” ,不同的是,在今年的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电视从“购买主角”转身为“推介主角” 。

  “节目模式”这一概念早在本世纪初就已进入中国,但直至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火爆才让行业完全认可其价值。2012年至2015年,中国电视人几乎买遍了全球略有名气的节目模式。这几年的戛纳电视节,中国综艺成为购买的主角,也带动着节目模式的价格几倍甚至几十倍增长。2015年以来,国内电视主管机构接连出台政策限制购买节目模式,鼓励原创;再加上欧洲难民潮和经济困顿,国际电视节目生产规模与创新力度皆有衰减,戛纳电视节在国内的热度持续下降。为抓住中国市场,让中国电视节目在戛纳电视节发声,成为国内外行业共识。在2018年,我们可以骄傲地宣称中国电视终于成为戛纳电视节的“推介主角” 。但从“推介主角”到“模式主角” ,显然中国电视才刚刚起步。

  节目模式之所以能够全球流通且价值无限,在于节目模式理念全球观众“可理解” 、模式形式“可复制”和模式内容“可操作” 。节目模式理念的“可理解” ,是指节目的价值导向是全球共通的。欧美节目模式能够全球流通是因其基于人性的设计,而基于人情设计的韩国节目模式只能在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流通。节目模式形式的“可复制”则在于标识性显著且独创,甚至本身就是模式点,比如《中国新歌声》不再购买版权后,必须更改“转椅”的模式。节目模式内容的“可操作” ,在于节目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可以有区域特色但不是本地独有,如全球最经典的节目模式之一《达人秀》 。反观本次戛纳电视节中国电视推介的九档节目模式,尚没有一个完全具备以上三点。九档节目模式中,有的本身没有显著的形式,内容又基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形式;有的虽具有形式,但需要明星的作用来产生收视效果,这与以素人为主的欧美节目理念相悖;有的形式和内容均具有可操作性,但在节目表现的形式上与其他节目雷同,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在戛纳电视节发声,的确意味着中国电视的进步,但是急于发声也可能会造成对创新评判标准的放松,以及对全球节目模式流通市场的标准匹配不足。

  纵观2018戛纳电视节透露出的国际节目模式,虽说总体平淡,但还是有其显著特点。All Together now首创群体跟唱方式,由此延伸出的“跟跳”“跟演”等呼应性互动方式,应该很快会成为多种节目采用的方式。此外,本届戛纳电视节期间出现的节目,聚焦了“特殊人群”和“非对称性行为”。“特殊人群”包括非主流人群和非健康人群,比如,My Wonderful Life则通过记录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为自己爱人留言的方式,聚焦生死之际的真情流露。“非对称行为”则是把无关联或者反差效果明显的两个对象放在一个空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Tweestrijd将三位有自杀倾向的失落青年与处于绝症末期的青年配对,聚焦他们的生活是否会因为对方的影响而改变;Dullen则选取难以预测结果的对决双方进行无差别PK,如10个孩子与瑞典最强壮的人进行正面的竞争,谁会获胜; 10个伐木工人PK机器,谁能最快砍伐10棵树。

  国际节目模式对于创新总有着非凡的热情。尽管自The Voice之后,再没有出现一档能够横扫全球的节目模式,但每年还是有几档节目模式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2015年的The Hunted,以“痕迹追踪”的方式呈现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暴露后的无处躲藏,并以“连续剧”式的播出方式,带动国际剧情类节目的热潮;2016年的The Next Boy/Girl Band,以双层升降舞台、男女同空间展示、乐队团队建制的方式,破解单一的男女选秀格局,也将“团队”概念推成国际选秀节目热词;2017年的The Wall,以钢珠随机掉落奖金池的方式,重新定义答题类节目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改变了传统答题节目答对即赢得对应奖金的方式。

  比照本届戛纳电视节,可以预测节目题材的细分在中国电视中也会同样有所体现。2018年,除了传统的歌舞游戏类节目之外,魔术、财经、运动等相对小众的领域也会出现批量节目。对于特殊人群细分,中国电视会以不同职业的人群来代替,非对称性形式会在运动类节目中出现。“文化”与“科技”代表的正能量,依然会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