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交流馆“亮”装开放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陈思静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报讯(记者  陈思静)  1月19日,当庄重典雅、珍贵神秘的智化寺京音乐奏响时,历时半年闭馆改造的北京文博交流馆,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重新对外开放。此次闭馆改造,北京文博交流馆进行了电增容及电缆更换和基本陈列改造两项工程,扩大了开放空间、延长了展线、增加了故事性、提高了服务水准。

  北京文博交流馆成立于1992年,承担着博物馆文化交流和智化寺古建筑保护研究的职能。其所在的智化寺建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 ,为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是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智化寺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

  “通过这次改造,让观众在博物馆走到哪、看到哪,看到哪、讲到哪;让观众以前看不到的地方变得看得到、看得更清楚;让观众看得见的文物尽可能看得懂。而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是把智化寺这座古建筑当作北京文博交流馆的镇馆之宝作整体解读。 ”北京文博交流馆馆长薛俭说。

  据介绍,电增容及电缆更换工程对智化寺古建的夜间照明条件进行了极大的改善,让文物古建焕发亮丽风采。夜间照明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北京文博交流馆将不定期举办“博物馆之夜”活动,以便观众能够欣赏灯光映射下的智化寺古建之美。同时,本次改造增加了适度的灯光照明和数字技术应用,让观众能够看得到原本不容易看到的文物。比如,通过增加柔和的灯光,把典雅的佛造像和精美天花彩绘展现在观众眼前;重新向观众开放钟楼、鼓楼,通过灯光透视的形式使观众能看见二楼的智化寺铜钟,通过红外感应技术使得观众听见钟声。

  此次改造更加突出了“博物馆”的概念,将智化寺文物本体作为博物馆的最大藏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形成了“智化寺钟鼓展”“智化寺历史沿革展”“藏殿文化艺术展”“智化寺京音乐文化展”“如来殿原状陈列展”“智化寺建筑展” 6个固定陈列展览。此外,还特开辟了临时展厅,为将来能够与各博物馆或民间收藏爱好者合作举办展览提供保障,新辟了博物馆文化交流活动厅,更加突出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让观众来这里不但能看古建、听古乐,还能不定期地参加到不同的文化体验活动中来。

  同时,为使得观众可以更全面、更舒适地参观,此次改陈增加了各种博物馆标识,开辟观众通道,开设共享单车停放区,完善了语音导览、多媒体应用、电子储物柜、文创产品销售、共享充电等服务设施,让更多观众走进北京文博交流馆,感受智化寺古建筑的营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