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巴尔干的痛处
栏目:看世界
作者:伊夫 文/图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center"><img width="350" height="262"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uploadpic="W020180105656012708527.jpg"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7/201801/W020180105656012708527.jpg" OLDSRC="W020180105656012708527.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莫斯塔尔老城一景</font></p>
<p>  如果你痴迷于马尔代夫、塞舌尔、巴厘岛的热带风光,如果你热衷到巴黎、米兰、香港血拼购物,如果你喜欢欣赏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现代化城镇与农场,那么,波黑实在不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p>
<p>  这里没有北欧宁静的湖泊和茂密的森林,没有西欧奢华的宫殿和发达的商业中心,也没有中欧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以及南欧的地中海浪漫风情;这里有更多的战争创伤与遗址,有更值得人类深思和反思的弹痕、枪眼、坟茔和墓碑……</p>
<p><strong>  波黑国家,命运多舛 </strong></p>
<p>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随后爆发波黑内战。从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持续3年半的波黑内战,造成近28万人死亡, 200多万人流离失所。</p>
<p>  如今战争已经过去24年,其所留下的创伤依然没有彻底愈合。无论是首都萨拉热窝,还是南部古城莫斯塔尔,被炮火击毁的残垣断壁依然残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p>
<p>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 。这是一个饱受战争破坏的国家,没有哪一个欧洲国家的人民像波黑人民那样命运多舛。被吞并、独立、再被占领、再争取独立,整个波黑的历史就是用鲜血与生命书写出来的。</p>
<p>  波黑境内的人口不足400万,其中波黑联邦即穆克联邦240万人;塞族共和国150万人。主要民族为波斯尼亚族,简称波族,即波黑穆斯林人,占48 %,约200万人;克罗地亚族占15 %,约50万人;塞尔维亚族占37 %,约140万人。绝大多数波族人信奉伊斯兰教,绝大多数塞族人信东正教,绝大多数克族人信天主教。</p>
<p>  官方语言为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虽然当地的穆斯林与塞尔维亚族人都使用塞尔维亚语,但在民俗习惯、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
<p>  几个世纪以来,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定居,并不断被分属到周围的各个国家。1463年,这里又被奥斯曼帝国统治400多年。</p>
<p>  波黑与阿尔巴尼亚是欧洲仅有的两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过,欧洲的穆斯林不是中东的穆斯林,他们原本是欧洲的斯拉夫人,只是因为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数百年,才改信宗教的。因此,在波黑境内的清真寺,既能看到黑头发、黑眼睛的穆斯林教徒做礼拜,也能看见黄头发、蓝眼睛的穆斯林阿訇在诵经。</p>
<p>  这就是波黑的魅力,是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前南斯拉夫兄弟国家无法具备的特征。</p>
<p><strong>  英雄城市,萨拉热窝 </strong></p>
<p>  在萨拉热窝这个“英雄的城市” ,战争的影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丁桥上的一声枪响,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p>
<p>  在萨拉热窝,斯拉夫人的东正教与日耳曼人的基督教可谓与伊斯兰教三足鼎立。除了地处欧亚交界的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与以色列的耶路撒冷之外,再没有第三个城市能够这样集中体现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了。</p>
<p>  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在当时的中国一经放映立即家喻户晓。瓦尔特自豪地说过: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萨拉热窝与战争密不可分,而有战争就必然有英雄。瓦尔特是文艺作品里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拥有“典型英雄”人物的悲壮古城,让中国人对此充满遐想与向往。</p>
<p>  站在萨拉热窝山谷高处俯瞰,绵长的米利亚茨卡河轻轻缠绕着狭长的城市,起伏陡峭的山坡上,散落着红色的尖顶小屋与绿色的高耸清真寺。拥有500多年历史的老城区商业街是石块铺路,两旁多为奥匈帝国时代的古典建筑。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与尖顶林立的伊斯兰清真寺塔协调地分布于城区之内。波黑战后形成的浓厚伊斯兰教氛围,让人感觉好像置身于中东的阿拉伯世界。这种独特的风貌明显迥异于欧洲其他传统的城市,因此,早在1984年就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萨拉热窝,还有“欧洲的耶路撒冷”之称。</p>
<p><strong>  弹痕累累,秋风墓地 </strong></p>
<p>  波黑境内的高速公路不多,而且公路等级比较低、路况较差,城市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走过欧洲的人发现:这里不像是欧洲。但是,波黑的的确确是在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而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经常被点名是欧洲的“火药桶” 。</p>
<p>  穿行在波黑农村原野或漫步在城市街头,大街小巷到处留有战争的痕迹。弹痕累累的一堵堵墙壁,诉说着战争给无辜平民带来的深重灾难。</p>
<p>  从克罗地亚进入波黑,公路先发生了变化,检查站一过,年久失修的公路就开始坑坑洼洼了。破旧的车辆在不平坦的公路上,象征着这个终于迎来和平的国家,距离复兴还有相当艰难的路要走。</p>
<p>  南部古城莫斯塔尔,比克罗地亚境内的战争痕迹更加明显。一座古香古色的老城,到处是尚未痊愈的战争伤口——密密麻麻的弹孔如同一双双愤怒的眼睛,怒视着射向它们的子弹,坍塌倒闭的房屋内还有垒起的沙袋掩体……</p>
<p>  街上的行人,有波斯尼亚人、有克罗地亚人,也有塞尔维亚人,他们匆匆经过这些满目疮痍的房屋及墙壁,努力在忘记这场不该发生的噩梦。</p>
<p>  莫斯塔尔市内有一座较大的墓地。仔细一看,无论年纪大小,所有墓碑上的殁日几乎都是1993年。显然, 1993年莫斯塔尔的平民伤亡极为惨重。一个老妇人手捧一束鲜花前来祭奠,秋风中,她抱着墓碑长久地亲吻和哭泣,守墓人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另一对老夫妇在墓地的许多墓碑之间穿行,因为,这里不仅安葬着他们的儿子,还有朋友、邻居的孩子们,他们老泪纵横地去擦拭祭奠的每一个墓碑……</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