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展示改革大潮中的时代芳华
栏目:艺者
作者:王森正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用影像展示改革大潮中的时代芳华

——访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摄影家安佑忠

   1984年北京市无线电修理中心工人在某教授家修理黑白电视机  安佑忠  摄

  1978年的北京市密云县,一个农民在自家场院翻晒粮食,他面朝黄土,飞舞的谷粒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似乎诉说着农民对土地的渴望; 1988年,家住北京市西便门的一家八口围坐在一台小彩电前,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中神奇的“小人” ,其乐融融;1998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成了北京市住总集团六公司转岗分流职工的座右铭,短短两行字,成了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2008年的天安门广场上,几个新世纪出生的小朋友手持奥运旗帜,欢声笑语中迎接着全世界宾客的到来……

  改革开放已历经40个年头,社会的日新月异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摄影家安佑忠就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这变革时代中的社会风貌,并准备在2018年以合集的形式出版摄影作品,向读者展示改革大潮中的时代芳华。“改革开放40年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40年,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有幸能第一时间参与到很多重要的历史境域中,并用镜头将其记录下来,这是让我非常骄傲的。 ”安佑忠说。

  个体视角下的社会变迁

  “自从1963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纪实摄影就是我摄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国劳动保障报社工作以来,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基层人民的生活点滴便成了我的主要任务。 ”安佑忠表示。纪实摄影是摄影中一个很重要的门类,它能最真实地感知时代、记录时代,能最大程度上关注社会生活中最基层的“角落” ,把视线投射到具体历史细节中。这要求摄影家在深入生活实际,扎根最朴实的老百姓之中,用镜头凝固历史变迁中重要的时刻、事件、人物。

  既是一名摄影记者,又是纪实摄影家,安佑忠的双重身份不仅让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变革的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也让他不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去寻找新的创作素材。多年来,他始终扎根在基层之中,把镜头伸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农民工等,书写着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轨迹。他说,最初自己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变化没有特别敏感,因此摄影过程中并不是有意识地去捕捉这一“变”的过程,而在一次整理照片时发现这些摄影作品组合起来就是一部个人描绘的“社会变迁史” ,尤其当看到随着年份的变化,作品中人的精神面貌变化也让人感慨万千。于是,他也就更自发自觉地投入在作品的拍摄中,希望把改革开放中社会风貌的“变”给拍出来。

  如果说为人们所熟知的很多经典纪实性照片都是以集体视角来“书写”历史,那么安佑忠的纪实摄影则更体现为以他的个人视角去看、去感知、去思索、去呈现。在他描写改革开放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宏大的历史场面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把镜头聚焦在小的历史细节中,以小见大,平淡中见警策。他聚焦知青为高考复习的场景,通过一方小小的夹缝,窥探出他们这一代人对高考的渴望;他关注20世纪80年代北京西单的小商贩,那专注的神态仿佛道出了经济改革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他也拍摄2017年通州的万达广场,几个市民愉快的步调展示着新生活的美好。“我希望以个人的视角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变迁,因此,我的镜头也大都以‘小人物’为着眼点,他们的‘变’ ,最能体现出时代的‘变’ ,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时代的喜怒哀乐。 ”安佑忠说。

  1998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成了北京市住总集团六公司转岗分流职工的座右铭  安佑忠  摄

  每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艺术的本质作用就是观照人的命运,因此好的艺术作品都是能道出人最本真的生死祸福、表达人最实在的喜怒哀乐的。而在安佑忠看来,摄影作品同样如此。他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也是跟文学作品一样,在讲一个故事,在讲述和人有关的故事。“其实摄影家也是讲故事的人。我的这些纪实摄影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在讲述大时代变迁中基层人民的故事,他们在经济浪潮中看到希望,在国家腾飞中感到自豪,我想把这些瞬间一一记录下来,再讲述出来。 ”安佑忠表示。

  安佑忠认为,好的摄影作品一定要有故事性。何谓故事性?就好似一篇文学作品,要有人物、有叙述、有环境、有形象,更要有神韵,通过种种要素的搭配让观众想象出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并体验到作品背后的价值体现和人文关怀。在1996年拍摄京九铁路首发的105次和106次列车在庐山顺利会车的场景中,安佑忠经过无数次尝试,在列车卫生间找到一个定点,他采用右斜的角度,把飞驰的两辆列车摄入画面内,同时又把另一个记者抓拍的背影囊括在镜头内,左边列车的清晰和右边列车的模糊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人们对京九铁路开通的热烈期盼,也象征着中国的经济像疾驰的火车一样不断腾飞。在2015年拍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时,安佑忠特意等到空中的飞机梯队在天坛祈年殿上方经过的时刻,飞机后的五彩烟雾和湛蓝的天空在色彩上相互辉映,祈年殿伫立在画面中央,飞机滑翔在画面左侧,一古一今,一静一动,它们互相对话,仿佛共同表达出历史千年中,中国人对和平的祈盼初心未改,也预示着今后我们对和平的守护亦会继续前行。

  “我摄影的重点始终是人物,因为人物是故事的核心,也是灵气所在。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变化,而这所有的变化最终还是以人为落点的。因此,历史变迁中人的状态是我‘叙述’的重中之重。 ”安佑忠说。通过纪实摄影的方式,为大家讲述他所经历的改革故事,让历史的车轮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中,是他作为一个摄影家一直以来的心愿。

2010年上海世博会观众排队入馆  安佑忠  摄

  摄影是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从事纪实摄影近60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中“搜寻” 40年的安佑忠如今仍然拿着自己小小的相机,到全国不同的角落,去寻找他想表现的故事。安佑忠说:“从1978年到2018年,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有时候回想过往,感觉像梦一样。其实拍摄的过程,也是我与这个世界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每一次选材、构图、测光、聚焦,每一次在观察中发现、等待中捕捉、构思中提炼,都是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这个变幻着的时代。 ”真正好的摄影作品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只有拥有对拍摄对象的情感感知,激发作者的审美体验,作品才有灵魂。正是抱着对这个世界深深的感动,安佑忠才不断地与这个变革的时代对话、与不同的人对话,最后把对话的结果凝聚在作品之中。

  在谈到为何想把这40年的照片总汇成一本摄影集出版的时候,安佑忠表示,纪实摄影不仅有很直接的记录功能,可以记录时代变迁,尤其是捕捉大时代中的小细节,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审美性,这种审美性是融合了作者的创作而成的,因此,他希望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有机会接触这些照片,感受这40年中国的社会面貌是如何沿着改革开放的轨迹而变化的,甚至可以跟他产生共鸣,领会到他的所思所感。“摄影是我和世界对话的方式,而另一方面,也是读者与世界再一次对话的方式,我希望大家可以记住这伟大的40年,记住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