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不苟的瑞典观鸟人:我要拍遍中国
栏目:亲历
作者:高烨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极之光系列3 斯塔凡·威斯特兰德 摄

  高个子,白头发,泛红的皮肤,虽然能认出斯塔凡·威斯特兰德来自北欧,但是更多人都会以为他是俄罗斯人。这位来自瑞典的职业自然摄影师,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欧洲野生动物摄影师年赛等众多奖项,曾受邀作为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终审评委、两次担任BBC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评委,但面对摄影始终一丝不苟。

  在日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国际旅游文化节——首届国际自然生态摄影节暨蔡甸生态文明成果展上,我和斯塔凡得以再度相见,去年在黑龙江伊春一起摄影采风的回忆纷至沓来。2016年7月,作为中国·伊春首届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周的主题活动之一,我陪同四位国外摄影师一起出行创作,这72小时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

  斯塔凡随身携带的除了他的相机,还有两样至宝:一个是尼康EDG 8×42望远镜,一个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项特技,就是异乎常人的动态视力。在110迈的车速下,他可以发现500米之外的电线上或者树杈间的鸟类,然后急忙叫停司机,端起望远镜进行观望。接下来,他会在他的鸟类手册中寻找看到的鸟,几乎三四秒钟的时间他就能找到答案,然后在该种类下面画一个圈,行动之迅速不禁让人咋舌。他梦想把这本书上所有的鸟类都打上圆圈记号,“走遍中国、看遍中国、拍遍中国,用这些漂亮聪颖的小精灵去唤醒世人对自然、对森林、对湿地的热爱、保护之心” 。

  斯塔凡在这次创作队伍中担任着参谋的任务,原定跟随大巴早上七点半出去拍摄的计划首先就是被他推翻的。因为伊春四点钟的时候几乎已经日出,七点时天已经大亮,光线已经过了最适合摄影的时候。于是我们联络了一辆十座福特,每天凌晨三点钟从酒店出发,一是为了拍到日出,另外也为了拍到早起的鸟儿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摄影家有鸟看。 ”斯塔凡这样打趣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为了拍摄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的人。

  如今斯塔凡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效力于自然影像中国和奇野中国团队,其创始人、中方代表谢建国曾打趣他:“他的名字叫做Staffan,但是我都叫他Stubborn,‘固执的家伙’ 。因为他不但在摄影方面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收录最自然、最生动的动物形象,不以外力干涉它们的所作所为,而且他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令整个团队都有着一股强大的向心力。 ”

  在谢建国看来,中国的生态摄影仍处于探索阶段,和西方国家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加强与西方的沟通和学习。“目前中国生态摄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作品只是感动了自己,能不能把这些作品推向世界舞台,让全球的摄影家都为‘中国出品’而动容、而欢呼,是我们现在需要完成的目标。 ”他说。

  近年来,斯塔凡和奇野中国团队的足迹遍布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以及西南腹地。在黑龙江,他拍摄到了珍贵的白头鹤,并且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不应该建设过多的人工建筑”的理念;在世界屋脊上,他留下了最生动写实的照片;在唐家河,他们发现了新物种,对中国的动植物多样性的生态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中外生态摄影合作的一小步,也是中国生态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一大步。

  “在中国拍摄的这几年,比我为奇境欧洲拍摄的所有经历还要精彩。如果可能,我想和中国摄影出版社合作出一本书,不仅仅做一本鸟类手册,还有地上的那些生灵们……”斯塔凡畅想。

  在这72小时里,我看到了斯塔凡工作的认真,也看到了他生活的情趣;看到了国外对于自然环保的先进理念,也看到了我们为了改善自然环境现状努力奋斗的方向。正如斯塔凡所言:“中国是野生动物的宝库,但是我们不应该去为了保护它们而人为地去改变它们生存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