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品”,打造上海金山新名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镇一品”,打造上海金山新名片

——访上海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金山区文联主席陆引娟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从这些符号中可以探寻出历史的气息与文化的风情。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金山区南临杭州湾,在数千年傍海生息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海洋文化,拥有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故事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金山区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在群文舞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秧歌舞蹈团队遍及金山的大小城镇和村居,丰富了市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6月23日至25日, 《民间舞蹈与民俗文化》论坛、“2017上海金山·全国秧歌舞蹈大会”展演活动在金山区举办,活动在展现各具特色的秧歌与民间舞蹈的同时,也推动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学习。日前,笔者对上海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金山区文联主席陆引娟进行了专访。

  “一镇一品”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金山区611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分为九个镇、一个街道、两个工业区。陆引娟表示,金山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关于民间文艺的素材。近年来,金山区着力挖掘本地特色,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镇一品”文化品牌,金山卫的田山歌、漕泾镇的书画、张堰镇的木兰拳、枫泾镇的方言故事等都已经成为金山区的群众文化品牌,丰富了金山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新型农村社区群众文化的新风采。

  “一镇一品”的打造离不开当地的区域文化特色与人文资源,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等相关联。陆引娟表示,很多品牌都与当地的资源与文化相结合进而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金山“渔秧”也不例外。作为金山工业区“一镇一品”的代表,其形成过程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时间积淀。独特的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背景,融合现代、时尚的上海都市元素,是金山“渔秧”的定位。

  三级配送,扩大群众文化参与度和覆盖面

  陆引娟介绍,如今金山区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队伍和品牌,居委会也逐渐加入其中,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去年,金山工业区成为了全区首家公共文化资源三级配送的试点单位,形成了文化横向流动的趋势与平台,把优秀文化资源通过镇级文化配送延伸到村居“最后一公里” ,使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融入这样的文化氛围。陆引娟还提到:“在广场舞全民普及,发展态势迅猛的情况下,金山区制定了相应的评估定级标准,帮助业余文化团队向前发展。 ”

  “只有在群众文化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才谈得上艺术提升。 ”陆引娟表示,金山“渔秧”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如何从理论角度、思想观念、民俗角度挖掘出金山“渔秧”的文化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论坛这个思想火花碰撞的平台上,深挖“渔秧”背后的文化传承根基,反思、推进金山“渔秧”的发展,通过舞台展示实现对“渔秧”更高层次的推广和传播。

  融合时尚元素,注入年轻血液

  现在群众文化普遍面临着老年化的问题,传统秧歌与民间舞蹈如何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接受和喜欢,成为当下群文创作的新重点。陆引娟说,“渔秧”的服饰、音乐、舞蹈样式新颖,在民间艺术的突破过程中加入多种文化元素、时尚元素,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金山工业区渔秧舞蹈队的20位成员都是来自金山工业区的青年舞蹈爱好者,平均年龄30岁左右,是一支年轻化、高素养的团队。无论是编曲、创作,还是舞蹈,金山“渔秧”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金山工业区的民俗文化特色。

  金山工业区在品牌打造中积极探索,最终打出了金山“渔秧”这张最亮的名片。“今天的论坛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大家对舞蹈、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对民间艺术的努力探索,也引发我们思考接下来如何推进金山‘渔秧’的发展。 ”陆引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