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滋养中国人精神的文化土壤
栏目:关注
作者:本报记者 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云南景谷傣族儿童欢度泼水节  新华社发  蔺以光  摄

  今年1月,中央文明办发出《关于2017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 ,前不久,中国民协在宁夏专门召开“我们的节日传承与发展”高层专家研讨会,对今年“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做出安排。据介绍,继河南、山西、宁夏等地的清明文化活动之后,中国民协年内计划在湖北、浙江、江西、陕西、广西等地陆续开展关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以及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活动。由中国民协组织展开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已经持续十余年之久,在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时,与会专家认为,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传统节日如何传承发展的路径也逐渐清晰,特别是在“两创”方针的指导下,要加强对各大传统节日的现代阐释、社会推广和成果转化,使之成为滋养中国人精神的文化土壤。

  寻找与当代社会的结合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产生于传统的农耕社会,时至今日,它深厚植根的社会土壤开始发生变化,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表示,我们要延续传统节日精髓并从中获取精神养料,关键是寻找到传统节日和当代社会的结合点,结合既有的文化逻辑、今天的现实需要和文化环境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文化方针,这既是我们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唯一正确的态度,也是今天谈论传统节日传承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与会学者认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要得到持续推进,就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载体、创新形式,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拓展节日文化主题,注重家国情怀和人文情怀,才能促进社会各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认同。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诉求。传统节日在当下的生命力,离不开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邹明华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文化诉求。与会学者认为,传统节日传承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古老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比如,清明节期间,除了传统的慎终追远、缅怀先烈,还可以引导人们心怀感恩、珍惜生活;端午节纪念屈原,他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在今天就显得格外重要;七夕节期间,可以突出忠贞爱情、家庭和睦,有利于倡导相亲相爱、共建共享的婚姻观家庭观;中秋节意味着阖家团圆、喜庆丰收,在生态文明日益受重视的今天还可以重拾天人交流的主题。

  既要地域性更要弘扬共性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共同的文化底色。一方面,春节、清明、端午、重阳等传统大节,在时间序列上占据了重要的坐标位置,构成了国家文化生活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同一个节日在各地方各民族的传播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了既有生存环境的独特风貌。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壮族的歌圩、苗族的跳花节等。凡此种种,构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多彩。

  专家认为,我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对传统节日的挖掘要关注那些因地域流布所产生的在地性,特别是那些非主流型的传统节日习俗,它们因为流传的难度大,受到现代生活的冲击更强烈,但这些习俗承载了当地人民对生活、自然的感恩与希望而显得格外珍贵。“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节日的功能尤其能得到体现。了解汉族节日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承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了解这些节俗与地域认同的关系,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传统节日、伦理道德和心理情感有一定的价值。此外,还要挖掘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节日,它们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说。

  自“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以来,中国民协已经在全国多个地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组织了一些长期性的节日活动,由中国民协开展的中国民间文艺(化)之乡考察认定工作,也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承载地和调查点。专家建议,各地要选择有优势的节日,比如秭归的端午节、开封的清明节、上蔡的重阳节等,围绕节日开展活动,开发节日产品,形成节日品牌。中国民协副主席程建军表示,节日活动要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研究成果要及时转化,在不违背节日传统和当地实际的情况下,对当地的节日活动开展要有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当我们谈传统节日时,往往所指的是节日所蕴含的强大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这意味着传统节日的传承既要地域性更要弘扬共性。正如宁夏大学教授钟亚军所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华传统节日的共性在哪里。在传统节日内涵挖掘和社会环境考察的过程中,如何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融入中华传统的共性之中?如果没有共性作为依托,那节日也不成其为节日,节日的地域特色也就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