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朗读成为每一位国人的生活习惯
栏目:两会专访
作者:谷疏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希望朗读成为每一位国人的生活习惯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

  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个锐意创新的民族,如果没有相应先进和深厚的文化作为根基,脚步是不坚实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语言,蕴藏着本民族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而形之于声的经典朗读活动就是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民族血脉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几年来一直持续、积极呼吁设立“全国朗读日” 。在今年两会上,鲁景超带着她多年来实践推广的成果第五次提交了关于中华经典诵读推广的提案。

  经典诵读润物无声

  作为一名从事有声语言教育30多年、有声语言创作活动40多年的教师,鲁景超始终践行经典诵读的推广工作,这不仅源于专业,更源于责任和使命。在她看来,经典诵读是润物细无声的,朗读的过程能让我们不断回望历史,回望文化,远离浅薄,走向厚重。倡导经典朗读,就是倡导向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文化回归。这是鲁景超坚持多次提案的初衷。

  “我们为什么要朗读?特别是朗读中华传统经典?这几年,我在推广、践行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鲁景超认为,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和传递情感的工具,它的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涵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智慧,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而朗诵的形式又是传承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朗读”因为其操作简单、感染力强的表现特征,很容易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鲁景超欣慰的是,如今,用朗诵的形式来回归经典、重拾传统已经在国内进行了良好的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朗读热”的铺路石

  鲁景超在今年两会中建言设立“全国朗读日”“中华诵读季” ,建立内地大学生优秀朗诵作品赴港澳展演交流的长效机制以及加快建立健全海外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体系,这三个维度的提案均是基于鲁景超多年来有声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实践与收获。

  长期以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坚持“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 ,积极发挥有声语言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经典诵读为抓手,提升青年人的文化素养,引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鲁景超和学院同仁、同学一道,用20年的时间连续举办了18届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打造了“齐越朗诵艺术节”这一国内最高水平诵读活动的知名品牌。该活动从创建伊始,就确立了交流专业、传承经典,展示有声语言的独特魅力,传播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2013年,该活动更名为“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 ,正式确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活动规模和影响力逐年递增,不久前落下帷幕的2016年第18届齐越节,以“雅言诵经典,真情咏中华”为主题,通过大学生和朗诵艺术家们的演绎,展示了中华传统经典诗文之美,深化了广大学子对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情怀。

  活动期间,鲁景超带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师生一行14人赴澳门、香港完成了为期6天的内地大学生优秀朗诵作品港澳展演交流系列活动,活动在澳门、香港的高校、中小学、语言教师群体及市民中产生了热烈反响,为港澳同胞们带去了经典作品的演绎,并借此展示了中华语言的深厚魅力,共同体味了中华文化的广博与精深,更增强了海峡两岸对中华传统文化、对祖国和民族“同宗同源”的认同感。

第18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展演现场

  让世界“听”见中国

  “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我们要主动进行文化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树好中国形象,让海外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彰显中国软实力。 ”鲁景超认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以海外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海外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呼应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新关切和新需求,将会大大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2016年12月21日,中国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培训测试中心揭牌仪式暨荷兰汉语教师普通话专题培训在荷兰海牙隆重举行。培训测试中心由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与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共同筹建,第一次实现了同时向中外籍两类汉语教师开放普通话测试。该培训测试中心的建立,是海外推广普通话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鲁景超认为,不但要传播中国声音,更要传播中国标准声音。她在与笔者分享自己在荷兰做“朗读之美”专题演讲时,讲到一位荷兰籍汉语教师在听完她演讲后说,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动听的语言,短短的演讲激发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普通话的喜爱。这也更坚定了鲁景超传播中国声音,加强文化交流的决心。

  在提案中,鲁景超建议设立国家通用语培训测试海外推广中心,中心可常设在中国传媒大学,专司中国语言文化的全球宣传和推广,并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探索出一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以有声语言艺术形式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可以跨文化传播的内容素材,并立足于中国传媒大学多语种教学资源及多年国际交流合作的基础,通过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通过组织国内外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参加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活动,使中国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力,积极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

  朗读可以让我们远离浮躁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朗读能够成为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习惯” ,鲁景超说。现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唾手可得的百科知识、色彩斑斓的文化碎片,让人们可以省略“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过程,就能直至“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结果,就能应接不暇地享受着“获取”的快感,人们已经渐渐适应了“花团锦簇蜂蝶绕”“百花争向艳阳红”的喧嚣,而缺少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趣,缺少了“踏雪寻梅”的雅致和耐心,而朗读可以使我们慢下来,远离潦草,远离浮躁,走向精致。从文字世界到声音世界的朗读过程,需要朗读者自身的情感置换和梳理,而声情并茂的表达,更彰显和丰富了文字的内涵,又不断深化了对文字世界的开掘。鲁景超说:“修养是给自己的精神和未来投资,每个国人通过朗读让自己变得厚重,变得真诚而朴素,这该有多好。 ”

  在谈到近期《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掀起诗词诵读与朗读热潮的时候,鲁景超微笑着说:“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我同行,一起为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而尽一份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