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来,艺术才能从容
栏目:创作谈
作者:郑墨泉  来源:中国艺术报

郑墨泉书法作品

  很多人都在谈论书法,坊间也因此有了各类创作谈一类的书,但我很少看,因为每个人的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和许多热爱书法的人一样,我爱看前人碑帖,爱看他们在点画转折处的细微动作。如果这种“爱看”可以称作一种阅读的话,那么,我最大的欣悦便是从古人看似一挥而就的线条里,发现他们的打磨,发现他们的审美丰富性是如何炼成的。基于此,我以为,书法家(其它艺术门类也一样)首先要培养的是阅读能力。只有具备这个能力,才可能解读经典。

  很喜欢和我的朋友,美术批评家张渝聊天。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尊重传统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说,仅仅高喊尊重传统却不具备解读传统能力的话,“传统”所传下来的那个“统” ,便尊重不了,也继承不了。结果,穷一生之力,也未入传统之列。

  我理解他的意思,搞书法的人首先要的是眼睛。如果眼睛看不出好坏,手头上的功夫就会出偏差。严格意义上说,书法并不是“皓首穷经”的事,它更需一双能分出好坏的眼睛。前人强调的“心手相应” ,说的也是眼和手,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那么,如何心手相应?作为书法家,手上的转折功夫是必须要下的。下了这样的功夫,我们才可能具备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训练方法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功夫在诗外”的古训。这诗外的功夫,既有古人已形成的文本经验,也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师友风范。就我个人言,喜读《诗经》 ,也喜大家都喜爱的李白、杜甫以及书界流行的八指头陀等人的诗文集。阅读之外,我更爱和朋友们在一起,吃饭喝酒,谈艺术,也谈些和艺术不沾边,甚至是胡说八道的事,但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他们以各自鲜活的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刺激我的阅读。

  有了真正的阅读之后,“手眼”才能“相应” 。手眼相应之后,我们才可能体会书法的境界原来就是一个“玩”字。当大家都在谈论或者怀念乔布斯的传奇时,有一个细节——也可能是本质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乔布斯让技术变得和玩具一样有趣。中国艺术中当然有着入世精神,有着舍我其谁的气概,但“玩”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我甚至以为,缺少一个“玩”字,老庄精神都会显得苍白。或许,只有在“玩”的状态中,自由的、诗性审美精神才能发出自己的光辉。所以,“艺术就是玩儿”这句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肺腑之言。

  既然是玩,那就要玩好。而任何事情想要玩好,就必须慢下来。曾有学生问我,学习书法如何才能快一些?我理解他的意思,他是希望走捷径。我的回答是:慢。慢,就是捷径。一定意义上说,艺术就是慢,也只有慢下来,艺术才能更丰富,更诗性,更从容,也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