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言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何东平(光明日报总编辑)

  这部影片应了现在整个国家的文化热点,就是凝练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衍香》体现的就是一种核心价值观。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到不同的地域、民系,会出现几千年来信守的价值观和当代价值观的冲突。 《衍香》写的是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生活中碰在一起,产生地位上、关系上的错位和冲突。影片通过对生活细节和生命的不同对比,体现客家人特有价值观跟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最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取得一致。

  郭运德(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衍香》可以用3句话概括:凄美而具备强烈冲撞的故事,质朴悠远的客家乡间生活图景,至柔至刚的客家典型形象的塑造。娜仁花对“林学英”的形象把握到位,塑造了至柔至刚的客家母亲典型,这是这部片子最成功的地方。这样一个女性,以至柔来化解一切矛盾,绝不向命运低头,绝不向各种邪恶势力低头,绝不向有损于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各种和自己相违背的社会现象低头。娜仁花使我们的银幕多了一个典型——具有普遍意义又有充分个性特点的客家女性。

  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文艺报社总编辑)

  《衍香》是一部中国式的电影,故事的叙述是本色的、情节是曲折的、人物命运是跌宕的,但不失中国式生活的平静和朴实。比如电影最后的处理方式和很多成熟的中国文艺作品有相似之处,就是当我们把爱情悲剧写到极致的时候,不会写成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会用感情的东西来替代它、超越它、消化它,这就是善的力量。影片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对的,但是在事实上发生矛盾,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中国式文艺作品的一种风貌。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电影《衍香》拍得很好,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真诚之作和用心之作。这部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朴实无华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中国乡村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传达了正能量,深刻、精准地传达出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娜仁花等演员们的表演非常精彩,她把客家典型女性形象演活了。 《衍香》把客家族群的故事讲出来,可以让观众体会、学习客家人的包容精神,从《衍香》中发掘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去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利于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张胜友(中国作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从纪实性的长篇小说《抚摸岁月》到电影《衍香》 ,其艺术形式发生了转化,但精神内核不变。电影艺术风格朴实,演员表演到位,客家精神贯穿其中并得到弘扬。现在客家人遍布世界, 《衍香》如果能够发行好、宣传好,就能在全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正能量。这部电影在弘扬客家文化方面表现得非常充沛,电影主角“客家母亲”形象是丰满的,具备强烈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生活的碰撞。整个故事开头平常,但是随着故事逐步深入,围绕着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和客家人上世纪80年代的原生态生活,其戏剧冲突一浪高过一浪。

  马照南(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客家文化是汉民族文化中优秀的组成部分,福建的客家文化改革开放后逐步复苏起来。北京电影学院“新学院派”推出《衍香》 ,通过对客家文化的挖掘,对我们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新的审视和认识。对生命的尊重是中华文化、客家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衍香》宣传的是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年轻一代的关心和关注。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主任)

  《衍香》从文化族群这样一个背景角度切入,时代和人生这样两个点不断交叉或者结合在一起,呈现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命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土楼除了它的形状外观、建造艺术,实际也包含着客家人的生活文化传统。 《衍香》揭示了客家人的精神,也表达了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土楼的精神具有世界高度,所以说客家人的精神也应该是具有世界高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电影的意义非常重大。

  侯光明(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时代呼唤有文艺特征、有中国特色的好的民族作品。这个时代应该是百花齐放,各种学派成长。电影“新学院派”还在发展之中,不仅是电影学院的,而是有受过严格训练、有共同理想,以现实主义创作主题为中心,具备艺术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文化高地和接地气相结合的群体。

  梁鸿鹰(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

  《衍香》能够让我们反思,即使已经走出了长期发展当中阴霾的历史氛围,我们也要去争取幸福、尊重人性,让儿女生活得更美好。文化建设需要《衍香》 ,带我们抚摸岁月,为时代做见证,对抗当下的不良倾向。文化部门应该鼓励这样的创作,有个性化追求,不跟风,内涵丰富。作品紧张的叙述、人物命运多次的变故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真正实现了艺术表现的深度,没有硬塞给观众观念性的东西,而是通过丰富的情节告诉人们,我们应该珍惜爱情,好好对待时代给予的机会。

  彭程(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

  影片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氛围,片中所展现的环境、衣食住行、言谈举止、观念形态,都非常鲜明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看了这部片子仿佛时光回转倒流,让人回到了那个年代,呼吸着那个时代的气息。对于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来讲,讲究环境、讲究真实、讲究复原特定时间段的社会状态,非常可贵。

  饶曙光(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电影“新学院派”要坚持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导向,并在尊重观众当中来获得价值观的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讲, 《衍香》为我们“新学院派”文化大片做了很好的实践。 《衍香》在呈现方式、情节设置、人物塑造上突破了常规,看到不同以往的审美效果。有好故事,讲好故事,有效地把观众带入以及让观众获取更多的东西, 《衍香》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俞剑红(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

  这部片子主题非常简单,但是故事却跌宕起伏。通过传统跟现代的冲突、传统跟现代的辩证关系揭示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的价值观。张辉作品传统中的现代表述非常完整也非常充分,故事像一条长长的溪流,但是戏剧张力非常足,情感跌宕,非常有震撼力,达到了叙事极致化的地步。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影片聚焦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也体现了卫传统和反传统之间激烈的冲突,整个故事讲得很好,讲出了新意,我不得不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传统与自由冲突的儒学化和解。传统和自由、传统和现代的冲突本来是无解的,但通过母亲的善良、仁爱、牺牲、荣耀,归结到儒家传统来处理,是一种儒学化的和解。

  黄式宪(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具备独特文化品格的电影在目前市场上很少能找到,今天看到《衍香》的震撼力就在这儿。这部作品的文化品格非同凡响。文化品格体现在两方面:对历史的叩问和对人性的拷问。母亲身上承担整个历史的压力,她一次次的仁慈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叩问,包括她在病房里面跪下求儿子,母亲的形象在束缚当中露出不可替代的文化光芒。而母亲最后呐喊“魏天启是现代陈世美”时,对她自己的人性也进行了深层的拷问。

  钟大丰(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这部片子的特点在于通过一个有力的故事和人物来完成它所期望的文化表达,而这个文化表达本身应该是多义的。影片运用了大量的影像、细节的层面去揭示主题,使得这里面具有隐喻和象征的东西,具有多重读解的可能性。如影片里何菁菁英文歌方式的教学给孩子们带来许多新鲜感,但是这个英文歌又是作为整个人物对于物质、对于性、对于个人的追求的一种象征性表达,本身就是多重的。

  吴冠平(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

  作品希望能够把客家文化的价值体系不仅在形式上、理念上、人物塑造上建立起来,更希望去处理中国在现代性转折中所面对的问题。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建立了非常清晰的叙事逻辑,客家文化通过三层体现出来,一是爷爷代表的沉塘式的传统,二是妈妈代表的现代式的客家文化,三是何菁菁所代表的具有现代性的城里的客家人。这3个人物代表不同的叙事,在影片中互相交迭展现出客家文化所面临的问题。

  王永昌(福建省龙岩市文联主席)

  每一个民族都有孕育和延续其生命的伟大母亲,正如《阿信》之于日本, 《大长今》之于韩国, 《衍香》之于客家。如果你想走进客家,请你阅读小说《抚摸岁月》 。如果你想了解客家人,请你观赏电影《衍香》 。影片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与所传达的社会正能量相得益彰,使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节奏明快,客家人的生活场景真切感人,堪称客家版的《阿信》 。

  李正光(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影片在抓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些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客家人最重要的尊祖敬祖,这部电影的开头结尾都是拜祖,非常有象征性和仪式感。此外,“跌鼓” (丢脸)这个词让客家人听着很亲切。影片不断通过对这一文化符号的强化,把客家人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倾向表述得比较到位。

  吴青青(福建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这部电影里对客家文化的表现在我们这些福建人看来特别熟悉,包括围楼而居、各家大事由家族宗长共同裁决等。另外这部电影塑造了典型的客家女性形象,表现了客家女人的勤劳贤惠,如女性不上桌等,这样的场景我们看起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