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传统民族乐器的运用探究
栏目:艺术教育
作者:杜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乐舞一体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主要形式,而在中国舞课堂教学中运用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课堂伴奏,是中国舞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持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背景之下,中国舞学科的基础训练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已成为舞蹈学院的特色课程。然而原来建立在西洋乐器伴奏下的课堂伴奏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舞的教学和发展。重新定义中国传统乐器在中国舞基础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探索它们具体的使用内容和运用方式,成为了中国舞基训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建立在西方训练方法之上的中国舞基础训练方法,暴露出了如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舞蹈艺术的审美及动作要求存在差异,日常训练无法涉及中国舞舞台的特定表现需求等诸多问题。建立并完善一种集西方芭蕾、中国戏曲和传统武术的身体训练方法之优点,符合中国舞自身审美和表现力的基础训练体系,是中国舞教育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舞蹈的艺术基础,中国舞蹈音乐在中国舞基训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发展与中国舞基训体系相适应的舞蹈音乐,是摆在北舞民乐队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经过北京舞蹈学院民乐队教师近十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舞蹈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舞基础训练课教材建设的重要成果。北舞民乐队也从基训课舞蹈音乐的创作和改编中,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方法。

  中国民族乐器的运用,奠定了中国舞课堂教学的审美基础,描绘了中国舞的底色。在基训课的教学中,舞蹈教师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意、气、形”的概念引入到呼吸和气息运用等身体训练中。传统基训课中钢琴伴奏的音质和音色,与舞蹈的意韵不甚融洽,不能体现舞蹈的内在精神,无法传递与内容相符的音乐形象。经过反复的磨合和比较,基训课丰富了课堂伴奏的乐器使用。目前女班的基训课教学,大量采用古琴、中国大鼓、镲、排鼓等传统乐器进行课堂伴奏,这不仅满足了中国舞的表达需求,而且也使舞蹈与音乐在审美上达成了统一。以古琴为例,古琴飘逸空灵的音色、延绵不断的气韵,非常符合中国舞优美飘逸的基调,特别是在慢节奏的训练当中,通过速度变化、强弱对比、音质和演奏方法的变化,古琴能够更好地配合中国舞的情感表达。具体而言,古琴打破了常规的固定节奏,以气息分句,乐句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却又统一和谐的音乐效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气”的存在及变化,有利于舞蹈中气息的训练。其次,古琴的长音及气口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留白”的效果,可以给舞者提供更多的运动空间,让舞者可以更加从容地完成训练动作并加以适当的即兴发挥。另外,古琴所追求的意境和音乐美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体现,这恰与中国舞的表现特色完美契合。音乐和舞蹈中均饱含了“重意不重形”的东方哲学理念,音乐与外在的形体动作的相互映衬,可以使舞者的身心逐步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真正达成舞蹈和音乐的融合。

  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应用和学习,有助于中国舞舞者的基本功训练和艺术修养的培养。舞蹈与音乐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在基础训练课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舞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承载与提升,而且也是舞者完成舞蹈表现的基本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根据舞蹈教学的内容精心地编排不同旋律、节奏和音效的乐句,让学生在音乐的韵律和表达中,完成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记忆。这不仅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艺术修养的培养融入基础训练。各种民族乐器的运用,也使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更为丰富的认知,有助于加深对舞蹈情感表达的感悟。在基训课教材建设的过程中,乐队积极地开展舞蹈音乐的创新与改进,不但为舞蹈训练提供了所需的素材,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结构新颖符合舞蹈基本规律的音乐作品。例如,在基训课“中正安舒”中,训练强调“体态方正,心态平和”。通过平圆韵、立圆韵等舞蹈动作的变化让学生体会气息的变化,并努力保持气息的“中正”和身体的“安舒”。此训练的动作相对简单,着重练习气息的控制,笔者选用了古琴曲《仙翁操》与之进行配合。此曲没有过多的技术难度,采用最基本的指法和音色体现出古琴平和淡雅的意境。在乐曲中,每一个乐句的结尾处都用散音、和音来演奏同一个音,不仅体现出古琴丰富的音色变化,且让人有回归初始的感觉,也从而体现出了音乐中的“和”。同时结合古琴特有的余韵,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正安舒”对于气息延续的意韵。在古琴悠然淡远的散音、和音下,营造了“静”的氛围,使得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安舒”的状态。另外根据训练动作的快慢和气息的变换将《仙翁操》进行了大幅度的二度创作,打破了其固有的节奏和速度,使其更加贴合“中正安舒”的训练动作。比如,在画圆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滑音,并使其时长符合舞蹈动作的幅度,从而让二者达成时间上的统一;又如,为了配合舞蹈不同的气息,需要强调乐曲起伏变化的过程,同时注重尾句、收句的意图,以此向舞者传达音乐上的信息。最终,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中,达成“中正安舒”训练目的。

  基训课教材是在实践中形成与完善的,伴奏音乐的创作和改编还需要和舞蹈训练内容不断地融合和改进。让民族音乐与中国舞蹈相互配合交融,将是我们持续追求的目标。希望以中国舞基训课教材建设为契机,做好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培养出更多“乐舞兼备”的优秀舞者。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