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王青
作者:周育德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青是从中国戏曲学院走出的戏曲导演。她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小接受过严格的戏曲功法训练,有相当的舞台实践经验。多年来,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是很早就进入丰收期的年轻有为的女导演。

  纵观二十多年来王青的导演工作,我想概括为几个“多”字:作品数量多——她已经导演过七八十部戏。涉及剧种多——秦、陇、京、昆、越、评、淮、豫、黄、沪、琼、杨、白、河北梆子、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等,南北雅俗二十多个剧种,主要是梆子和皮黄。获奖多——获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奖励。塑造的人物多样——雅俗兼涉,古今皆有。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英雄模范、狐狸鬼怪,从大学教授到老农民,种种人物类型和个性差别巨大,有的和当代生活相去甚远。这一切都需要精心钻研,学习研究,先于演员去体悟感受。作品风格多样——王青追求一戏一格。她导演的戏,舞台呈现多样,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好像也没有习惯性的“零件”组装。比如,《庄妃与多尔衮》《春秋二胥》《新亭泪》都是历史剧,都演的是历史故事,都属于“袍带戏”,但舞台风格处理非常不同。

  王青导演的戏,有的是借鉴传统,如《狸猫换太子》《大树西迁》,有的则是大胆的独创实验,如《牺牲》。王青导演的戏,一切从人物出发。她深知戏曲艺术是要拉开和真实生活的距离,但是又追求入情入理。她在努力地把作品戏曲化,又追求接近于生活。她导演的每一部戏,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但是又把自己深深地掩藏在舞台背后,尽量不做“导演”功夫和智慧的自我表现。上党梆子《太行娘亲》是王青导演的很成功的作品。这部戏充分体现王青的导演风格。我最欣赏的是这台戏能充分地发挥演员的功能,把戏曲传统的唱做功夫发挥到极致。这是现代戏戏曲化很难做到的。这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剧本,需要有成功的音乐设计,更要有一个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才能实现导演的构想。

  一台好戏就像一盘色香味尽美的大餐。导演则是高明的厨师。食材、刀工、火候、油盐酱醋酒等样样称心。在大厨师的手中烹调变幻,才能诱人垂涎。王青正在一天天锻炼成大厨师。我们期待着。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