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雕》组图(二)
  来源:中国艺术报

《长征组雕》之“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是岷江支流,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群山,地势险要。1935年5月15日,中央红军一路北上,顺利通过彝族区,准备强渡大渡河。刘伯承与红军先遣队政委聂荣臻率领红一团于同年5月24日到达大渡河边,占领南岸的安顺场,消灭了一股守敌。第二天, 17名勇士乘着木船,在激流上一边强渡,一边和对岸的敌军作战。在红一团其他部队在南岸的掩护下,他们终于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为红军主力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长征组雕》之“飞夺泸定桥”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后,由于安顺场附近不便架桥,船只有限,全军部队几天内不可能在此渡过大渡河,而敌军追击已近。红军主力遂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奔袭一昼夜,达240里,于同年5月29日凌晨6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攀登着悬空的铁索桥向东岸冲去,胜利夺取泸定桥。接下来,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打开了北上的道路。

 

《长征组雕》之“爬雪山”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大渡河之后,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避开人烟稠密地区,走雪山一线,迅速夺取天全、芦山,实现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同年6月12日,红四团开始翻越夹金山。高山缺氧,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积雪越深,队伍也越拉越长。有些人坐下休息后就再也起不来。有一位红军战士被冻僵而长眠在雪堆里,但是他的一只手高高举起。战友们掰开他的手,只见里面放着一张党证与一块白洋的党费。

 

《长征组雕》之“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

 

《长征组雕》之“激战腊子口”

  1935年9月1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军团与直属部队组成的陕甘支队到达腊子口。蒋介石在此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出路。红一军二师四团向腊子口发动猛烈进攻。因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成功。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政委杨成武率领第六连从正面夜袭,夺取木桥;另一路由团长王开湘率领第一、第二连,悄悄迂回到腊子口右侧,攀登峭壁,摸到敌人后面。总攻开始后,两路人马相互配合,取得了胜利。

 

《长征组雕》之“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由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第三军团与直属部队组成的陕甘支队到达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同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开创了党中央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长征组雕》之“会宁会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会宁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甘肃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