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歌剧的崭新气象
栏目:观察
作者:肖美鹿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3年春,三部大戏接连登上甘肃舞台,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势头和气象。三部戏分别是:歌剧《呼儿嘿哟》《不遥远的胡麻岭》和音乐剧《风花雪月》。

  三部戏有一个共同之处:它们所选择的题材都是发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事件,每一个故事都有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但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它们各自独有的舞台风貌。

  歌剧《呼儿嘿哟》讲述了1934年至1935年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一段真实故事。在那片皇天后土之上,在敌人近乎疯狂的白色恐怖包围之中,红军教导员周中塬和警卫王小龙被敌人围追堵截,举步维艰,险象环生,他是唯一知道红军重要物资埋藏地点的人。无论是周中塬的壮烈牺牲,还是南梁百姓梁叶子、陆石头、梁奶奶等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红军,与敌人机智周旋,建立起苏维埃政权,都传达给观众一种赤诚率真的情感力量。这一份情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过往中始终存在着,没有逝去。歌剧《呼儿嘿哟》将它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温暖着、激荡着我们的心田,使观众血脉偾张,久久不能平静。男中音孙中伟饰演的这一人物敦厚坚毅,稳稳当当成为全剧的核心,民族女高音王文婕饰演的梁叶子清新秀丽音色纯净,让观众看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抹动人的亮色。梁奶奶和陆石头一老一少,形象与唱段都非常鲜明。全剧音乐饱含陇东民歌的元素,与舞美一起,很好地营造了黄土高原之上陕甘宁边区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氛围。作为一部优秀剧目,《呼儿嘿哟》已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甘肃歌剧又一次走出陇原,走向全国。

  《不遥远的胡麻岭》是一个当代的工业题材歌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的施工中,建设者们遇到了世界隧道史上从来没有人战胜的难题——第三系饱和富水粉细砂地层。抽水法、冷冻法……各种方法用过都没效果,工程被迫停工。以高岩、吴杰为代表的建设者们费尽心血寻找解决方案,其间他们经历了现实中一次次失败的痛苦无奈与情感离合的煎熬,但所有人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憧憬。在一次聚餐中,火锅的九宫格像闪电一般激发了高岩的灵感,于是隧洞中掌子面上开始出现了图画一样的九宫格固定点,隧道以每次几十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这些当代愚公们寸土寸金地延伸着隧道,拓展着梦想。舞台美术充分体现了导演“时代气息的真实、舞台化的情感和精神呈现”这一构思。九宫格式的框架占据整个舞台,一下子凸显了工业题材的现实感和厚重感,却又在不同剧情的变换中灵活自如,时而凝重时而轻巧,可谓得心应手。合唱队成为剧中的重要角色,直接在舞台上参与剧情,音乐大背景是交响乐,同时加入了眉户剧、花儿等西北音乐符号,西洋歌剧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民间音乐的融合非常自然流畅,丝毫没有生硬痕迹。应当说,用宏大的歌剧艺术表现凝重的工业题材,又使其充满空灵和抒情意蕴,是这部戏的一大特色。

  音乐剧《风花雪月》的主人公阎肃,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军人,更是全国人民非常熟悉与热爱的文艺家。全剧没有简单罗列他所创作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而是将这位老人的人生历程分为充溢着诗情画意的四个篇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月雪》《边关冷月》,层层递进,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阎肃青年时期满腔热忱投身革命是那样单纯,在部队从种菜养猪到创作出他的第一支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这是一个从不自觉到主动提升自我的过程。而把自己关在渣滓洞遗址中7天7夜不肯卸下沉重的镣铐,则是他精神层面上质的飞跃。他在用心用情,细细体味乃至咀嚼江姐等革命先烈当年的心境与情感流动,这是歌剧《江姐》创作成功的重要节点,也是阎肃自己人生道路上一次大踏步的前进。艺术思想的火花从一开始点点闪烁到最后汇聚成升腾燃烧的熊熊烈火,从此贯穿在他的每一次创作激情当中。

  甘肃省歌剧院1939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甘宁边区,前身为“七七剧社”。近百年岁月里,创作和演出过的剧目璀璨如星,《向阳川》的主题歌《中华儿女斗志昂》曾一路唱进首都北京,唱遍大江南北。光阴荏苒,蹉跎蜿蜒全都有过。此次创排三部大戏,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甘肃歌剧人再次拥抱了属于自己的骄傲,当代中国歌剧舞台也因此增添了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