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音乐:守得云开见月明
栏目:2022中国文艺回眸·音乐
作者:张听雨  来源:中国艺术报

  每到写回顾文章时,总感慨一年飞逝。站在当下回首过去的一年,深感2022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音乐界这一年新作、佳作频出,成果丰硕。面对一大摞新作品的总谱,感到愈是奋进的新时代,音乐愈加能抒发时代之精神;愈是困厄时,音乐愈能化为鼓舞人心的力量。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国音乐界这一年的努力迎来的是光明与收获。

  创作:主题创作与艺术性创作并举

  艺术创作与时代脉搏息息相关。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音乐创作弘扬、歌颂时代精神,着眼于新时代十年的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的新局面,主题创作蓬勃发展。追求艺术性、创新性的个人创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全国主题创作新作品中,规模、规格最为突出的当属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作品展演”系列音乐会,该展演音乐会旨在用交响乐的形式礼赞新时代。“新时代交响”——全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征选活动共征选了355部原创管弦乐作品,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从形式上来看,其在延续20世纪“全国交响乐作品评奖”形式的基础上,取消评奖而改为创作征选,能够更好地调动创作者的积极性。作为本次展演系列音乐会的主要指挥,2022年9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带领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宁波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在两周多的时间里对入选的近40部作品进行连续性深度排练,根据音响效果又精选出23部作品参加展演系列音乐会,并再次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打磨与排练。最终,系列音乐会以精湛的表达和精彩的演绎,呈现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艺术效果,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赞誉。作品包括《丰收之歌》(张千一作曲)、《笃信你》(王丹红作曲)、《父辈》(杨帆作曲)、《光芒》(龚天鹏作曲)、《奔流》(李子傲作曲)等老中青作曲家近年来的心血力作。

  于盛世歌咏祖国风貌。纵观民族管弦乐和交响乐创作领域,“山河”似乎成为了2022年的叙事焦点。2022年7月30日,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由青年指挥家孙一凡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在上海开启世界首演。该作品是在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以及联盟主席余隆的大力倡导下,由联盟中23家院团联合委约作曲家赵麟创作的。赵麟根据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6个段落,将《千里江山》分为6个乐章,每个乐章采用不同的器乐形式,构成6幅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画面。作品首演后,相继在西安、呼和浩特、沈阳、潍坊等地上演。2022年8月5日,江苏大剧院在开幕五周年系列演出中,首演了青年作曲家杨帆创作的钢琴协奏曲《运河纪行》。作品通过“望春”“聆夏”“知秋”“梦冬”4个乐章,书写出了4种不同的运河沿岸生活,也流露出作曲家对家乡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022年9月28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的《山河颂》由中国交响乐团杨帆、王华谙、姜莹、黄凯然、李劭晟5位青年作曲家创作,分为“世纪”“文明”“奉献”“思乡”“山河”5个篇章,赞美壮丽山河,讴歌美好时代。另一部入选该计划的音乐诗剧《大河》由作曲家郭文景创作、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这部作品于2022年10月在北京演出交响乐版,获得各界好评。2022年10月3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则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了民族管弦乐《大河九曲》。作品由中国广播艺术团驻团作曲白浩钰历时两年创作完成,以民族管弦乐队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作曲家将黄河途经的9个省和自治区不同的地貌特征、风土人情、历史故事串联成蜿蜒流转的旋律。2022年11月2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作曲的国内首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本草》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首演。2022年12月26日,第28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闭幕式暨叶小钢作品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音乐会演奏了作曲家为四川而作的多部作品。

  在现代性、实验性的音乐创作领域,2022年也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样态。2022年12月9日至13日,第三届杭州现代音乐节正式启幕。音乐会除了演出谭盾、郭文景、陈怡、周龙、郝维亚、郭元、温德青等著名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之外,还集中展示了一批青年作曲家的时代创作。郭文景的歌剧《诗人李白》、温德青的歌剧《隧道》也于音乐节上演。2022年11月15日,前身为“上海当代音乐周”的“首届上海当代音乐节”在上海音乐学院正式拉开帷幕,音乐节驻节作曲家为叶小钢、何训田、张千一。音乐节共上演作品66部,其中包括54部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均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近创作。2022年10月6日,交响舞曲《大圣传奇》由上海交响乐团在沪世界首演,这是作曲家刘索拉的大型作品暌违舞台后的再次上演。

  在青年作曲家方面,2022年可谓新秀频出。2022年8月25日、26日,由作曲家郭艺帆创作的国内首部AI多媒体音乐剧场作品《弄影》在广州大剧院首演。尚在中央音乐学院读研究生二年级的青年作曲家文子洋,仅2022年即有管弦乐《金面》、钢琴协奏曲《江山》等20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首演。

  2022年下半年集中上演了一批新歌剧。全国正式首演的舞台版新创歌剧作品有9部左右,按上演顺序兹列如下:深圳歌舞剧院制作、捞仔作曲的《先行者》,甘肃歌剧院制作、杨壮作曲的《呼儿嘿呦》,星海音乐学院制作,严冬、李方、秦键作曲的歌剧《星海星海》,中国歌剧舞剧院制作、崔炳元作曲的歌剧《唱响南泥湾》,安徽歌舞剧院制作、莫凡作曲的歌剧《风雪大别山》,上海音乐学院制作,周湘林、丁缨作曲的歌剧《康定情歌》,国家大剧院制作、孟卫东作曲的歌剧《山海情》,珠海演艺集团制作、同由孟卫东作曲的歌剧《侨批》,中央歌剧院制作、雷佳担任艺术总监、印青作曲的歌剧《边城》。

  表演:应对挑战,迎来曙光

  音乐表演是真正将音符化为声音、与观众“面面沟通”的鲜活艺术。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受疫情影响,多地演出经历了换人换曲、取消、延期等波折。业界同仁艰难守护着这一方舞台,终于确保了“国乐之春”音乐节、歌剧《边城》、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全国巡演等重要项目的实施,为这个不平静的2022年书写了意义非凡的一笔。当音乐厅再次迎来掌声,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每一场演出。

  回首过去的一年,民乐的演出生态在北京相对较好,国潮文化的趣味设计、不同乐器集会的回顾性演出、大型回顾性活动的举办,都引起了乐界的关注。这其中有时间选择上的巧合,也有协会化筹办的缜密,更有民乐人的勠力同心。2022年2月19日,中央民族乐团在指挥家陈燮阳执棒下演出“壬寅虎啸”音乐会,以纪念乐团24年前那场富有历史意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随后,国家大剧院首届“国乐之春”音乐节于2022年4月8日至28日举行。音乐节的一大亮点在于“指挥跨界”——在开幕特别策划音乐会上,指挥家李心草、吕嘉跨界指挥民乐,与指挥家刘沙携手中央民族乐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民乐盛宴。在因疫情而推迟至2022年7月3日的音乐节闭幕式上,“琵琶之夜”牵手众多琵琶演奏名家,以重奏、协奏、齐奏等多种形式,带来11首琵琶经典作品与新作。这样的“同族器乐荟萃式”音乐会在2022年还有多场——7月15日,北京音乐厅,北京民族乐团上演了第三届北京国乐节的闭幕式, 8位唢呐演奏家轮番登台演出8部唢呐协奏作品,多种多样的作品与风格各异的演奏令喜爱唢呐艺术的听众大快朵颐; 11月3日,胡琴名家荟萃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这场音乐会上,近百名胡琴名家与新秀携3支乐团、两位指挥用音乐回顾“胡琴百年”。

  作为拥有交响乐团最多的城市,北京的交响乐团2022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22年是中国交响乐团实行“自然年音乐季”的第一年,1月15日,中国交响乐团以本年驻团艺术家吕思清的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本团保留曲目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开篇;7月23日演出了“未续版”歌剧《图兰朵》,恰与中央歌剧院版《图兰朵》同时上演,在京城共掀《图兰朵》热潮。在2022-2023音乐季的开幕式上,中国爱乐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携手履新柏林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的梅第扬合作演出了埃尔加的中提琴版《大提琴协奏曲》等作品。2022年是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与国家大剧院乐团合作十周年,3月12日至13日,国家大剧院乐团由吕嘉执棒,以“十载嘉音”两场音乐会回顾其十年艺术历程,其中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演出尤受业界好评。

  由于疫情的缘故,上海2022年上半年演出市场基本处于凋敝的状态。随着2022年7月20日上海夏季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以直播的形式向观众播出,以及7月22日青年指挥金郁矿与新古典室内乐团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小厅迎来夏季音乐节首场现场音乐会,上海的音乐文化生活就此复苏。下半年,上海演出了许多新创作品,很多年轻演奏家展现出他们积蓄已久的实力。青年钢琴家刘骥在2022年10月4日上午十点到晚十点的12小时内弹完了舒伯特晚期全部的钢琴奏鸣曲。唢呐演奏家胡晨韵于2022年9月19日携3部上海民族乐团委约的唢呐与民族管弦乐新作登台,展现出了惊人的技巧与耐力。

  聚焦广深两地的星海音乐厅与深圳音乐厅,星海音乐厅除了2022年11月停演,其他月份基本上都向听众开放。深圳音乐厅则采取线上线下衔接的方式尽力保持城市音乐文化生活的持续性。继2021年“马勒年”后,“马勒年”的余韵仍在两所音乐厅回响,其中以指挥家林大叶指挥深圳交响乐团于闭幕音乐会演绎马勒《第七交响曲》这部繁难的作品在广深两城奏响最为耀眼。作为培养了多位知名钢琴家的“钢琴名城”,深圳第十届钢琴音乐季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市民奉上了30余场演出。同时,广州艺术季坚持举办,组织了“红色经典”“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艺术展演”“名家名团”“广府特色”等多个板块的优秀节目,演出近220场。

  学术与活动:薪火相传,人才辈出

  2022年,中国音乐界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互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拘一格的竞赛展演推动青年优秀音乐人才脱颖而出。音乐学术界整体呈现出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2022年8月26日至27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展演”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举办,来自不同院校、乐团的青年指挥接力登台。本次人才展演选出10位指挥,分别是俞极、陈琳、景焕、尹炯杰、袁丁、张橹、孙一凡、金郁矿、廖国敏、张亮。其中8位优秀青年指挥家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联袂献艺,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两场高水准的交响乐音乐会。10位优秀青年指挥中,既有70后、80后的中坚力量,又有90后、○○后的新锐生力军,为业界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指挥行业的发展成果。

  朱践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轨迹堪称中国交响乐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他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交响乐历史的一座丰碑。2022年是作曲家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各地纷纷举办纪念这位作曲家的演出与活动。2022年10月22日,北京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纪念朱践耳的交响音乐会,由朱践耳音乐的“最佳演绎者”陈燮阳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交响幻想曲》等作品。2022年10月23日,“纪念朱践耳诞辰一百周年音乐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同日下午,上海交响乐团与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合作,以经典的黑胶唱片和流媒体数字唱片为载体和传播手段,出版发布了新专辑《致·践耳》。2022年10月31日,中国文联组织全国各界专家齐聚上海,就朱践耳的艺术成就、音乐创作等举行专题研讨。另外,美国音乐学者、南佛罗里达州大学终身教授约翰·罗比逊撰写的《朱践耳和中国的交响曲创作》(Zhu Jianer and the Symphony in China)也于2022年先后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与美国彼得朗学术出版社出版。

  2022年奥地利音乐学会全体大会宣布,根据学会评奖委员会提名并表决一致通过,本年度的奥地利音乐学最佳论文奖授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杨健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周全联合撰写的论文《维也纳圆舞曲中的维也纳风格:关于〈蓝色多瑙河〉录音中时速问题的实证研究》。这篇论文获奖不仅创造了来自亚洲院校的学者获得该奖项的纪录,同时也是我国的西方音乐研究成果赢得国际褒奖的重要突破。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很多关于2023年的创作、演出、学术活动的计划陆续公布。“守得云开见月明”,音乐界对2023年充满了希冀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