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
作者:戴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久违了,话剧舞台上飞机枪炮声震耳欲聋;久违了,话剧舞台上抗美援朝的英雄儿女;久违了,话剧舞台上展现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阳刚之美。

  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近日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正式上演,向党的二十大献礼。这是剧作家喻荣军根据作家巴金原著小说《团圆》和同名电影的故事改编的。 《团圆》的主要内容是描绘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与失散多年的女儿王芳在战场上重逢团圆的故事。改编后的剧本保留了这个故事的基本框架,原创内容占到话剧剧本的60%,同时又着力塑造了王成的英雄形象。

  剧中不仅有对时代风云、战火硝烟、历史际遇全景式抒写,还从兄妹情、父女情、父子情、战友情等温情处入手,聚焦战争中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以此展现中华儿女不畏强敌、敢于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电影、电视剧和舞剧都演过《英雄儿女》,但是,上海的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却以独特的艺术风采和观众见面。它保留和发扬了这出戏独有的上海色彩。这台戏以“上海——英雄城市”为主题,是因为红色基因和英雄气质流淌在上海这座城市和上海人民的血脉里。王芳给站岗的上海籍警卫一个人演出,唱了一首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老歌《本事》:“记得当时年纪小,我爱谈天你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这首歌从关于上海、家乡的记忆,进而传递乡愁,激励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热爱和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政委、王成、王芳和上海籍警卫员不时蹦出来的“上海闲话”,也增强了这台歌颂英雄的话剧与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关联。

  话剧《英雄儿女》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将战争中的浴血奋战与父子、父女、兄妹、老战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劫后重逢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人伦情感糅合在一起。故事感人、情感丰富,场面震撼、境界高远,拥有着跨越时代的不朽力量。与同类题材的戏剧作品相比,这部话剧既有高昂的革命激情,又有着细腻的情感描绘,两者的结合,既催人奋进,又催人泪下。是一出难得的弘扬英雄主义的好戏。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70多年前的这场伟大的战争,表现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敢于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较量,的确是惊心动魄。王成这个有血有肉、可爱可敬的人物在话剧中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他既是千百万志愿军英雄的杰出代表,同时又在剧中起着精神上的支撑作用。敌人的炮弹在高地上猛烈地倾泻,战士们一个个英勇地牺牲了,无名高地最后只剩下了王成一人,他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缩小了包围圈。王成的弹药打完了,他眼看着敌人渐渐向自己逼近,向指挥部大声呼叫: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一声中国军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震吼,穿越了历史时空响彻至今!刘炫锐饰演这样一位旷世英雄,做到了身入、心入、情入,努力将自己化身为角色,情感饱满,悲壮感人。

  王成壮烈牺牲后,作为文工团女兵的妹妹王芳化悲痛为力量,在师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继续坚持战斗。最终,王芳和养父王复标、生父王文清在战场上重逢和团圆。饰演王芳的演员贺梦洁,同样以真挚的感情、朴实的表演,让王芳走入自己心中,塑造了这个清纯可爱、活泼热情、能歌善舞、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直至奋勇救护战友而身负重伤的优秀文工团团员。

  这部话剧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人物是师政委王文清。这是一个性格色彩丰富的形象。他刚毅、稳重,感情深沉。这个人物的成功和饰演者李超的表演上的功力是分不开的。王政委一出场,通过其一举一动,就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经过革命战争考验的老干部。他沉着、果断,对待战士无微不至。在处理与王芳父女相认的几段戏中,刻画了王政委丰富深沉的内心世界,他对个人情感的克制,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崇高的道德人格。当他认出文工团团员王芳是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后,不是先忙着认女儿,而是考虑到她的养父的感受和养育之恩,考虑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为王成般的革命战士。他克制住内心的情感波涛,鼓励王芳学英雄、唱英雄,到炮火纷飞的前线去为战士演出;但一种如山的父爱时时流露在他的眼神眉梢。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这个人物被演绎得可敬又可信。

  王文清和王复标的关系也表现得自然深刻。十八年前,王复标在家境极端清贫的情况下收留了王文清的孩子;革命胜利之后,战争并没有烟消云散,王复标又为保家卫国献出自己的孩子。两个老兄弟在战场重逢,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深刻地表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王文清与王复标二十年的友情,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群关系的代表,话剧借它们的长存不衰,唱出一曲我们党和老百姓鱼水关系的颂歌。

  《英雄儿女》的编、导、演、舞美、音乐等主创人员,精气神十足,用心用情用功,通过成功地塑造王成、王芳、王文清、王复标等英雄形象,彰显出炽热的爱国情怀;通过英雄事迹、主题情节,展示出崇高的爱国精神;通过表演、对白、音乐、舞美等视听语言烘托出伟大的爱国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敌军的“钢多气少”,在极不对称、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以弱胜强的典范,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个“气”,就是士气、志气、勇气、锐气,气魄、气度、气势,话剧《英雄儿女》的舞台上始终洋溢着一股阳刚之气和铁骨柔情。舞台调度灵活,两片六米高、破损的“相纸”景片开合自如,数十名演员穿梭其中;几座可以移动的高台和逼仄破烂的坑道,组合成各种战地造型;天幕上的激烈战斗、轰炸场景视频的插入以及人物的特写镜头和主角的重要台词回顾,无疑增强了戏的视觉冲击力和剧情的激越气场。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走出剧场,《英雄赞歌》的歌声仍在我的耳边回响。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十分需要这样精神昂扬的艺术作品来礼赞英雄、崇尚英雄、致敬英雄。相信话剧《英雄儿女》,经过不断打磨修改之后,不仅能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保留作品,也能成为上海话剧舞台上的一部具有久远生命力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