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贡献艺术力量
——山东省临朐县深入实施“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程”
栏目:新作为
作者:张克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地处山东潍坊西南部的临朐县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92万人,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戏之乡”“书画之乡”美誉,是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近年来,临朐县文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文艺资源,深入持久地实施“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程” ,实现了“送文化”和“种文化”交融合一,文艺惠民和文艺赋能双轮驱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艺元素。

  加强组织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为集聚力量,攥指成拳,深入持久地实施好“文艺赋能乡村振兴工程”,临朐县文联把加强组织建设放在首位常抓不懈。2017年成立了县文艺志愿者协会,组建起了庞大的文艺志愿者队伍,并启动了“文艺志愿者走进第一书记村活动”,目前已走进260多个村。同时,深入实施镇街园区文联建设工程,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示范带动、注重提升”的原则,在全县14个镇街园区全部成立文联,并且逐步向村(社区)文联延伸,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社区)文联85个,其中冶源街道11个社区全部成立文联。针对基层文艺力量单薄的现实问题,临朐县文联制定推行了县级文艺协会结对帮扶镇街园区文联制度,根据需求为他们提供好“菜单式志愿服务”,增进了县镇村三级互动。基层文联的成立和壮大,充分挖掘、整合了文艺人才队伍,凝聚、激发了文艺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基层文艺工作的自我造血功能。三年来镇街和村(社区)累计开展研讨交流、展览展示、文艺演出、文艺宣讲、书画笔会等各类活动590余场次。

  把握基层需求,实现精准服务

  要想让文艺赋能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从基层实际需要出发。临朐县文联注重深入调研、加强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把握基层最需要什么,根据他们的需求研究制订志愿服务方案,做到一活动一方案,实现了基层“吹哨”,文联“响应”。有的镇街园区、村(社区)文艺演出匮乏,就组织给他们送演出;有的亟须提升文艺人才水平,就组织高层次专家给他们送培训;有的需要书画作品,就组织书画家们去举办笔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深入持久的工作,不仅把文化送下去,更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激活了乡村的文艺细胞,催生了基层文艺的内生动力。通过“送”与“种”的长期积累,老百姓也从“文化观众”变身文化创造者,成为一个个扎根基层的文艺骨干人才。目前全县已有300多个村(社区)成立了文艺队伍,一大批书法、绘画、演出人才常年活跃在乡村文化舞台上,不仅很好地传承和延续了当地传统文化,而且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辛寨街道红庙子村、五井镇腰庄村等一大批墙体绘画网红打卡地惊艳四方,嵩山小黄谷村的“艺家客栈”已成为知名写生创作基地,九山牛寨村、五井隐士村、嵩山泉头村等一批文艺承载乡愁的特色村成为大山深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临朐,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做好融合文章,促进产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临朐县文联注重在融合上下大气力,把文艺惠民工程赋予更多内涵,变成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冶源街道吕家楼村的手绘年画、北杨善村的剪纸艺术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瑰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特别是由于市场空间狭小、经济效益比较低等原因,日渐衰落。近年来,临朐县文联通过多方沟通协调,积极争取镇街支持,组织专家辅导培训,帮助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建起了手绘年画博物馆、剪纸传习所,不仅让这两项艺术瑰宝重新焕发光彩,而且成为群众的一项增收致富项目,目前已经吸引了200多名群众加入到剪纸和手绘年画创作队伍中,人年均增收5000多元。临朐县文联还指导他们研发了抱枕、瓷器、 T恤衫等手绘年画、剪纸文创产品,帮助打造提升研学基地,使其呈现出了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辛寨街道梭庄地处偏远,不仅文艺生活匮乏,而且由于缺乏宣传,该村的特色农产品蜜桃销路不畅。临朐县文联了解情况后,特地为他们精心创作排演了体现该村“桃”元素的舞蹈《丰收时节》。村里的12个妇女,年长的60多岁,年轻的也近40岁,并且毫无舞蹈基础,在县文联安排的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取得全县广场舞大赛辛寨分赛的第一名,不仅激发出了村里的文艺活力,该村的蜜桃也因此扩大了知名度,拓宽了销售市场。不仅仅是梭庄的蜜桃,九山的苹果、寺头的红香椿、山旺的樱桃、石家河的甜枣等特色农产品也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声名远扬。深入持久的文艺赋能行动,既为老百姓送去了“精神食粮”,也为他们送去了“物质食粮”;既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文艺力量。

(作者系临朐县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