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人的良师益友
——忆任鸣院长
作者:王树才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我的记忆里,任鸣院长待人是那么谦和,对艺术是那么敬业,对我们曲艺人是那么敬重,对我们北京曲艺是那么热爱,了解的是那么通透。他的逝去使我们曲艺人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回忆起和他及人艺艺术家们的合作真是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记得那是2008年1月初,我接到好友、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老师打过来的电话,他说北京人艺导演任鸣正在排一部话剧需要我们曲艺演员串演插曲。他推荐我去参加,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重视能和人艺的艺术家们合作,这是一件大事。放下了宋老师的电话我就和任鸣导演电话沟通,电话那头是一个充满磁性的中年男人的声音,对我称呼王老师,“我们正在排一部京味话剧叫《莲花》,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邀请您来北京人艺一趟,共同商量怎么样为这部戏写一段北京琴书的唱词,并由您演唱,时间越快越好。”我当时说,“我没有看过剧本也没有看过演出,怎么写呀?”任鸣导演对我说,“没关系,您什么时候来我们专门给您演一场。”我当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我就如约来到了北京人艺。任鸣导演亲自在大门口迎接我。我们俩边说边聊,来到了北京人艺排练厅,没想到众多演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其中,主演陈小艺、谷智鑫等老师,带头给我鼓掌说,感谢王老师能来到我们人艺。任鸣导演让我坐在他旁边,看《莲花》的排练。《莲花》这部话剧,采取了一个别致的戏剧结构,但骨子里仍是中国式的节奏与情怀。编剧邹静之的台词写得太精彩了,是地道的北京味儿。《莲花》的故事内容,采用倒叙结构,类似于英国剧作家品特的话剧《背叛》。当我看完了这部话剧,内心也想了很多,也很感动。想到了主人公,在穷的时候,为了一块白薯,夫妻二人互相推让,那样恩爱。当时男主人公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等有钱了以后蘸着白糖吃炸窝头,再买两双棉鞋倒着穿。想想都好笑。可就是这么一个实在的男人,当有了钱以后却忘了自己,也忘了和自己一起从苦难走过来的结发妻,太有现实和教育意义了。

  看完了排练以后,经过了紧张的创作过程,终于在《莲花》首演前几日,我把这段北京琴书唱段录完了。首演结束后,我在后台见到了任鸣导演,他说,“您演唱的北京琴书太好听了,这娓娓动听的北京琴书起了叙述人和串连整个剧情的作用,也加强了剧情的衔接和连贯性,让这部戏很有看头,真是给这部戏添了彩儿,非常感谢王老师,有机会一定要再次合作。”任鸣导演的艺术功力和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影响着我后来的曲艺创作。

  (作者系北京曲艺团北京琴书演员、北京市非遗项目北京琴书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