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来源:中国艺术报

人史相融的叙事与深沉细腻的抒情

李京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三集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和人史结合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张太雷一生的光辉事迹。这部作品不但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蕴,有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浓郁的艺术氛围,而且在革命历史题材广播剧创作追求创新性表达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的努力,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该剧具有以下特色:

  一,以人带史、人史结合的“场面式”叙事结构,既再现了张太雷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的光辉业绩,又展示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这部作品从1919年张太雷在北洋大学参加学生运动开始写起,一直到1927年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结束。其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五四运动、建立共产党、建立共青团、国共合作、共产国际三次代表大会、广州起义等等,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张太雷都是一个亲身的参与者。同时,在讲述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许多党史上重要的人物也都一一出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叶挺等等。如何把如此丰富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众多历史人物,与张太雷的一生经历,熔铸在一部三集广播剧中?这里确实有戏剧结构上的难度。于是我们看到在这部剧中,创作者采取了一种巧妙的人史相融的“场面式”叙事结构,用类似电影镜头式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再现出一系列历史“名场面”,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声音蒙太奇”的广播剧艺术特色。

  二,以情动人,既揭示出张太雷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又让作品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这部剧不仅写出了张太雷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而且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个革命者内心深沉热烈的情感世界。他对故乡常州的热爱,他对小老乡、孤儿常生的深切同情和关怀,特别是剧中写了他与妻子陆静华的深情,都能让听众受到深深的感动。“谋将来永远幸福”,出自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向这个不识字的女性,解释他所从事的事业的崇高和为之奋斗的目标的一句动人表达。这是一种推心置腹的表达,也是对自己挚爱伴侣的一种深情诉说。以情动人的最精彩之处,是本剧的结尾,创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表达手法,设计了已经壮烈牺牲的张太雷与妻子、女儿和儿子的隔空对话,它不但补充交代了张太雷妻子儿女后来各自命运,也让这一家人实现了灵魂层面的团圆,他们之间的灵魂对话,是这部剧的戏剧高潮和情感高峰。

  三,纪念建团100周年的现实意义,让作品充满青春话题。

  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要让年轻人喜欢,要感动年轻人,就要有吸引年轻人的内容和适合年轻人审美特点的表达方式。这部广播剧作为庆祝建团100周年的献礼之作,更是着眼于与青春有关的主题:人生理想、事业追求、爱情家庭、生命意义……这些构成了这部剧的主要价值话题,而张太雷就是用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回答了与青春有关的历史命题和时代命题,因而也让这部广播剧充满青春色彩。

  以上三点,让《张太雷》这部广播剧,具备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听赏性的特点,成为一部难得的佳作,并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也实现了革命历史题材广播剧的创新性突破。

 

《张太雷》将载入广播剧史册

高坦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欣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百年、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欣赏了三集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为剧作感动,为精神感慨,为选材点赞。“常州三杰”举世闻名,瞿秋白、恽代英不仅影视作品写过,广播剧也搬上过空中舞台,这次的张太雷剧作,给歌颂“常州三杰”的广播剧作品画上圆满句号。听了录音又看了现场录制的视频,作为广播剧的同行,深切感受到了主创付出的心血,为剧本收集史料的翔实丰富、创作的独具匠心、导演的高超手法和演员的激情演绎拍案叫绝。这部剧是近年来广播剧创作中值得推荐的一部精品力作,将载入广播剧史册。

  广播剧是一门独特的文学艺术,完全靠声音来拓展空间、展示环境、塑造人物。广播剧《张太雷》较好地发挥了广播剧的艺术特长。导演选用的演员,无论是饰演革命领袖李大钊、陈独秀、张太雷,还是饰演其他革命同志、工人群众和张太雷的妻子儿女,在音质、语言的风格上,都把握得很好,符合人物原型,使受众感到亲切、可信。音响的效果也运用自如,剧本一开始就把受众带入了五四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历史场景中,把一位真实的年轻的革命者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张太雷是一位有崇高理想、有坚定信念的革命领袖,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有家庭观念的普通人。张太雷在处理革命事业与亲情、爱情的关系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剧本对此也做出了真实的描写。结尾部分张太雷与妻子儿女的三段隔空对话,把他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家人的亲情高度升华,催人泪下,演播到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谋将来永远幸福

王莹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秘书长)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用声音重塑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重要创始人之一的张太雷自五四运动至广州起义的那段燃情岁月。

  如果说历史是昨天,那么没有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未来。今天创作这部剧意义何在?且听剧中的张太雷怎么说:

  张太雷:静华,你一直在问我,我到底在做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我正在做的是震碎这个旧世界,而我就是那一声划过天际的惊雷——

  【出自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第三集】

  我以我血荐轩辕。95年前,张太雷为中国革命献出了29岁的年轻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誓言——“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牺牲是他生命的终点,也是我们走进这位革命先烈内心的起点。

  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总编导之一蔡淑文今年已是82岁高龄,老人家作为广播剧界最资深的导演,获奖无数,和我们这些后辈在一起时,每当谈到革命先行者以身报国,每每念及“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会激动不已,泪水潸然。20多年前,由她执导的广播剧《永远的青年瞿秋白》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也是从那时起,老人有一个心愿,要将这些革命先烈的故事以广播剧的形式创作出来,用声音画像,以剧作留史。在历时10个月的剧本创作初期,三位90后编剧怀着崇敬,沿烈士足迹,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查阅大量史实,在党史专家的帮助下深情回望这段历史,九易其稿。心愿在接力,精神在传承,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中革命的信念与理想依然滚烫,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传播出去,令今天和明天的人们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就是对先烈们最好的纪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它足以强健精神、滋养心田、提振信心。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剧名出自一封家书,是1921年春,张太雷第一次远赴共产国际前夕,写给妻子陆静华的一封信。张太雷牺牲11年后,他的女儿张西蕾在离开常州寻找党组织时,怀揣着父亲张太雷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封家书。如何以声音呈现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

  张太雷: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人,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求得真理,才能保持我清洁的身体、高尚的道德。所以我做的一切,就是为我们谋独立的生活,为天下人谋将来永远幸福——

  【出自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第一集】

  追忆历史,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弘扬。一百年前的家书已泛黄模糊,但流淌在信中的是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信仰,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作为广播剧创作的一次探索,《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采用了许多创新手法:影视化的表现手段、情景化的再现方式、信仰力量的跨时空呈现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张君昌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投身五四运动到领导广州起义英勇牺牲,张太雷历时9年的革命生涯轰轰烈烈,映衬着那个时代的厚重历史,与建党建团、国共合作、武装起义等大事件紧密相连。《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沙海淘金,既以人物真实经历映射出广阔的时代背景,让人们深切领略以张太雷为杰出代表的一代中国青年,为救中国于危难,以“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气概,向旧的国家机器发起猛烈冲击的历史绝响;又以精巧的细节设计,将那一代革命青年满腔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比如,即将从北洋大学毕业的张太雷,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毕业证书(获取体面工作的敲门砖),象征着他对旧世界的彻底失望和与之彻底决裂的决心。再如,“红手帕”的设计,不仅是张太雷与爱妻陆静华的爱情信物,而且作为伏笔,更是渲染了张太雷牺牲时的铁汉柔情,同时自然地牵引出一段他与爱妻、儿女的隔空对话,让张太雷的家庭角色也温润丰满起来。这段对话既充满一如常人般生离死别的情感,又道出他的后代为他的未竟事业而前赴后继的坚贞,还为他描摹了新中国成立的盛况,使得该剧的主题“谋将来永远幸福”贯穿始终,得到完美诠释。简约的设计、深情的演绎,发挥一石三鸟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剧作的情感饱和度和历史张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该剧以“广播剧+视频”的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全角度”的全新体验。这需要演职人员反复排练,以确保声音系统和多角度摄像一气呵成,为受众提供高保真音响和情绪饱满的录制场景。听,可以使受众热血沸腾,感慨万千;看,能让受众与演播情境同频共振,领略广播剧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不愧为党史教育、团史教育的活教材,不愧为全媒体传播的成功案例。

 

一部打动人心之作

常浩如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听了三集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我觉得这是一部打动人心、很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今年恰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张太雷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始人之一。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创作和推出这部广播剧,选题非常好,值得给予充分肯定。

  “常州三杰”光耀千古,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篇章。相较于革命生涯更长、更曲折、更丰富的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因为牺牲得早,反映他的革命生涯的文艺作品也相应少一些。三集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弥补空白之作。

  这部广播剧用高度浓缩的23个场景片断,凝练生动地反映了张太雷从五四运动到英勇牺牲这9年的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涉及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表现是准确的,有充分史实依据,是完全站得住的。由此,也可以说明,剧本的创作态度是十分严谨的,是在做足前期功课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创作而拿出来的一部好作品。

  三集广播剧很好地体现了真实性与艺术创作性的高度统一。在剧中,张太雷与妻子陆静华的爱情故事是非常打动人心的,采用的都是真实的素材,剧名“谋将来永远幸福”就出自张太雷给妻子陆静华的一封长长的珍贵家书。以真实性而言,张太雷与妻子陆静华爱情的表现无疑是成功的。

  简而言之,本剧选题好、导向好、推出时间节点好,是一部史实准确、结构合理、人物生动、情节感人、语言流畅、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好作品。

 

新时代文艺作品的突破之作

李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张太雷正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位杰出代表。

  张太雷,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国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积极推进者,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因为英年牺牲,留下的资料有限,在新时代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过程中,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百年之际,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之时,采取广播剧的形式,将张太雷的光辉形象加以戏剧性的展现,这个形式值得充分肯定。

  三集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选取以张太雷主要事迹,宣传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贡献,特别是他为谋中国人民将来之永远幸福奋斗一生最后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精神,这是很有意义的。这是广播剧《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突出的主题和亮点。特别是广播剧的第三集,采取穿越时空的对话,张太雷和他的爱妻、儿女的方式,感人肺腑,这是其他艺术手段所不易达到的效果。《谋将来永远幸福——张太雷》在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为新时代向大众进行中国共产党历史、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