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陈道斌军旅歌词创作简评
栏目:品味
作者:黄志凡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最近,由陈道斌作词的新时代军旅歌曲《强军有我》唱响军营。这首歌以鲜明的主题和铿锵的旋律表达了新时代军人强军报国的强烈心声,唱出了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砥砺前行的时代风采。近年来,陈道斌潜心耕耘军旅歌坛,为全军官兵捧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军歌,其作品以独具的军旅气息、阳刚气韵和唯美气质,成为强军征程的时代回声。

  一首声乐作品是通过旋律与歌词的结合,以演唱的形式向欣赏者传递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音乐之美,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声乐作品中,歌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品所要传递的思想、人物形象、意象、情感等都需要借助歌词进行表达。歌词属于音乐文学范畴,音乐文学是声乐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思想性的主要呈现方式。不论是一首独唱作品、大型合唱作品,还是歌剧作品,歌词、剧本的成功写作是最重要的前提。

  鲁迅曾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陈道斌的词作奔涌着滚烫的爱国主义血脉。他善于从把握精神内涵入手,礼赞崇高,褒扬奉献。基层官兵把青春献给绿色军营、把生命融进祖国山河的壮举,强烈地拨动着他的心弦。情感催笔劲,文思如泉涌,从对祖国的热爱到对故乡的眷恋,从亲人之爱到战友深情,字字句句皆由爱,平平仄仄总关情,激昂慷慨而又情深意长的咏唱激荡着人们情感的波澜。他先后创作了《强军有我》《清澈的爱》《我为祖国守边关》《追光》以及《解放军来了》等讴歌军人忠心报国、无私奉献的优秀作品,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反响。“雪山之巅,界碑巍峨;初心一颗,只为家园;饮冰十年,难凉热血;负重前行,边关有我”,《清澈的爱》深情的咏叹,让人们懂得岁月静好,只因有人民子弟兵在负重前行;“有一束光,伴我走在强军路上,哪怕征途多艰险,坚定步伐向前方”,《追光》高歌了当代军人牢记使命、铁心向党的理想信仰和坚定情怀;“不忘妈妈的叮咛,告慰心上的姑娘,当兵就是我的理想,好男儿要为祖国站上一班岗”,《又唱小白杨》表达出士兵真实可信而又天长日久的心灵密语。这些从军营深处飘出的歌谣,是战士用生命唱给祖国母亲的恋曲,是年轻士兵从军志与报国情的交织共鸣,让人谛听到了英雄的军队为什么战无不胜,祖国的边关为什么固若金汤。诗人就是以这样的赤诚与情怀,表达对新时代军人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使其作品散发着熏染人心的思想光彩与情感温度。

  “出征,我们出征,迎击巨浪和风暴,敢犯我者远必诛,为保家园剑出鞘”,这首气势磅礴的合唱《出征战歌》,多次在部队实战演习中有力地鼓舞了官兵们的军心士气,吼出了全军官兵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铿锵誓言。弘扬当代军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歌颂子弟兵迎战强敌的高昂斗志,使陈道斌的作品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息,生发笔卷风云、墨生狼烟的审美意境。陈道斌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备战打仗的主责主业强力回归,部队实战化练兵热潮激荡奔涌,官兵胜战追求、血性胆气极大焕发,能打仗、打胜仗成为响彻军营的时代最强音。”这种对强军兴军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激励着他的创作热情,也铸就了他风骨硬朗的创作风格。无论是描绘蛟龙猎鹰搏杀海天的《爱上陆战队》,还是再现勇士踏平刀尖与火海的《让我来》,无不弥漫着练兵备战、制胜强敌的炮火硝烟,无不彰显出全军将士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精气神。

  深度揭示蛰伏于官兵内心深处的英雄特质,展现他们的血性胆魄,赋予了陈道斌词作浓郁的兵味“战味”和荡气回肠的冲击力。他深知新时代军人用战火给生命着色,是对荣誉最崇高的诠释。于是,他的笔锋充盈着当代军人打败强敌舍我其谁的豪气雄风:“胜利的距离只差子弹一颗,而我的倔强穿越戈壁荒漠,没有什么能阻挡我,突破极限就知道谁是最后的王者”;鼓荡着渴望打赢、沙场建功的热血激情:“让青春撒一次野,给生命留下难忘岁月,当军号耳畔响起,时刻提醒我与沙场有约”;回响着年轻士兵向死而生、勇往直前的血性狂歌:“我是狼,我是一匹让你绝望的狼,势不可挡,冲锋陷阵渴望硝烟芬芳”。这些战斗词句诗情澎湃,如雷霆滚过心灵,似洪钟震撼魂魄,令人振奋,给人力量。《沙场有约》《战魂》《战狼》《我把生命交给你》以及《南沙红》等作品,多角度展示了人民军队铁甲奔流、银鹰呼啸、战舰列阵、剑指苍穹的浩荡雄风与时代风采,唱出了人民军队铁拳出击、所向披靡的底气与霸气。

  陈道斌词作情真意美,语言流动富于韵律感和节奏感,豪迈大气中流淌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这不仅是因为其对诗词形式、语言、韵律等独具匠心的把握,更得益于他对意象的提炼,对“词眼”的发掘,从而开创了一方独具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词林天地。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歌词的形象性、抒情性和感染力皆由意象产生,音乐的情趣、境界都寄托在意象里。陈道斌词作意象的捕捉精巧、生动、贴切,司空见惯的军营景象,在他笔下诗化成了具有艺术灵性、充满画面感的审美意象,飞溅着音符的火花。枪,是战士最亲密的伙伴,寄托着士兵的梦与远方。《把青春压进枪膛》将与士兵如影随形的枪膛、子弹作为意象,让歌者倍感亲切自豪,一股炽热的豪情穿膛而至,产生“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放之美。意象的作用是为了营造意境,《寸土不让》中“刀尖划出的边界线,每一寸都刻在我心上”,赋刀尖以深刻的内涵,不仅是刀枪剑戟,更比喻忠诚与勇敢,歌词意境形成递进关系。《强军有我》以大地海洋、小草浪花的呼应起笔,以具体可感的意象切入,将个人理想抱负与强军伟业联结起来,传递出强军兴军的时代强音。

  《在南沙》以沙粒喻国土,以堤坝比长城,作者以小意象寓大主题,不动声色却形象生动、掷地有声地诠释出南沙战士甘于奉献的情怀与操守。与《请放心吧!祖国》中“脚下的土地再小,也属于中国”遥相呼应,一方是远离大陆的岛屿,一方是西部边陲“挂在天上的哨所”,但同样是可触可感的小意象,讴歌的都是当代军人卫国戍边的大爱情怀。同是戍边题材的《我为祖国守边关》,则是以宏阔的意象直抒胸臆衬托戍边官兵宽广的胸襟。茫茫戈壁滩、长长边境线,印刻着战士忠诚的脚步,回荡着男儿铁血的誓言,意境开阔兼具磅薄之气。从大地到海天,从钢枪到玫瑰,从瞬间到永恒,陈道斌用浪漫的诗句描述了当代军人心灵的无限时空。

  陈道斌长期坚持深入生活,从军营生活最普通常见的景象中,去体察官兵们的思想感情和喜怒哀乐,获取创作的题材、主题、语言和诗情。在王杰事迹陈列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他领略了一名普通战士的伟大壮举;“王杰班”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传承、习近平主席给“王杰班”全体战士的回信……激发着他创作的灵感,小草、星星、殷切的嘱托……在他脑海里勾勒出强军征程上新一代王杰传人的形象。他一边行走在连队的文化走廊,一边构思创作了歌曲《强军有我》,激起广大官兵共鸣。在创作《坚守》时,他听到张富清老人动情地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好多都牺牲了,比起他们,我有什么资格居功自傲?正是因为有了老英雄如此朴实的话语,于是就有了“想一想我那牺牲的战友,还有什么荣耀说得出口”,这句掏心窝的发自肺腑的起兴句,瞬间拉近了英雄与大众的距离。

  向战而行,为战而歌。这是多年来陈道斌坚持的创作导向,因为他深刻地懂得军事文艺创作“离基层越近,就离兵心越近;离战场越近,就离使命越近”。这是陈道斌作为新时代文艺战士的深切感悟,更是他创作永远不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