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庆的谱系与凤舟竞渡
作者:田兆元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

  端午是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果我们以狭隘的视角看待端午节,那就会丢失对很多文化事象的关注,忽视节庆传统资源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中国节日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谱系,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叙事。我们应该以文化谱系的视角来透视节日文化。

  节日的文化谱系首先是时间的谱系。日月是时间坐标,以日、月自然形态为中心的节庆占据重要地位。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太阳运行规律成为节日时间,这最为引人注目。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及清明,这是太阳历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月圆为坐标的节日,也是中国节日的生成方式。一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十五大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中国几大重要的节日都在月圆时。节日的第二种生成方式是数的记忆,即日月叠数、日月相同的数字,如,一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这又占据了很多的主流节日时间,如新年、上巳、端午、七夕、重阳等。其中有阳数崇拜的因素。这些节日自然标志突出,也方便记忆。除了宗教节日,真的就不多了。节日时间谱系,真是有规可循。

  节日有空间谱系,有叙事谱系,有仪式谱系,有景观谱系等,围绕节日的生计与消费谱系,更是节日存在的形式之一。所以,把握节日的文化谱系,才能认识节日文化的内涵。

  端午节日的文化谱系,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神话还是仪式,我们一时都难以穷尽。只能选择一个领域来讨论,这就是竞渡文化。

  端午竞渡,这在过去可以一言以蔽之:龙舟竞渡。这是闻一多先生的断言:端午是龙的节日,端午龙舟竞渡起源于吴越地区的龙崇拜。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我们以谱系学的视角来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有些简单化。早期文献没有说过竞渡就是龙舟竞渡,文献甚至记载,最早用来竞渡的舟船是鸟舟,后来称为凤舟。

  田野调查后我发现,凤舟竞渡是活态的传承。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项目的图册中,一张凤舟竞渡的照片选录,让人们眼界大开,端午凤舟竞渡开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016年端午期间,在中国民协的支持下,“追本溯源——凤舟竞渡暨端午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长江大学举行,会后出版了论文集。端午凤舟竞渡问题被正式呈现在国人面前,改变了人们对于端午竞渡中只有龙舟竞渡的认知。

  随后的研究,端午凤舟进入了谱系学视野的讨论。舟船有载人载物的实用类型,以商用、军用为主;有歌吹娱乐、载灵载鬼及节庆竞渡的民俗舟船类型。歌吹画舫多为炫富炫美之类,载灵载鬼如祭送瘟神穷神之类,竞渡舟船则为龙舟竞渡、凤舟竞渡之类。民俗舟船文化内涵丰富,迄今为止有两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相关:端午节舟船竞渡、送王船习俗。当我们细考竞渡之舟的时候,发现并非只有龙舟、凤舟两大类,文献记载,至少还有老虎舟参与竞渡,而民间竞渡,还有麒麟舟加进来。所以,节日文化谱系的视角,不仅推进学术认知的进步,对于节日文化的多向传承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谱系看节日,我们会最大限度发掘节日的价值,展现其丰富性,避免狭隘与简单化造成的节日文化遗产内涵的丢失。也为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生态化、历史化以及田野化的视角。尽管凤舟竞渡已经很大程度上被发现,但在公众视野中,凤舟竞渡依然被流行看法所遮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掘。而如下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和认识。

  第一,凤舟竞渡是端午文化的本源。就现有文献记载,最早的端午竞渡舟是飞凫鸟舟,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凤舟。南北朝时期的宗檩《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习俗说,五月五日,“是日竞渡”,没有说竞渡的是什么舟船。隋代杜公瞻注释详瞻:“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这里讲了端午竞渡的屈原、伍子胥与勾践三位英雄的传说,没说龙舟的事,但是清清楚楚说了这舟名叫“飞凫”,是不折不扣的鸟舟。唐代诗人张说的诗《岳州观竞渡》中还有“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说明荆楚民间还是鸟舟主流。武则天在凝碧池举办的竞渡游戏,丞相李怀远的《竞渡诗》云“分曹戏鹢舟”,宫廷里的竞渡也是鸟舟。到中唐以后,竞渡舟出现了龙舟,呈现出龙舟与凤舟并行局面,但是直到北宋强至的《竞渡》诗还是“画鹢追风千楫动”,凤舟规模盛大。虽然南宋以后龙舟占据主流地位,但是凤舟竞渡依然在民间顽强生存。凤舟竞渡是端午竞渡的本源,是古代图腾崇拜、灵魂崇拜、自然崇拜的体现,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尊崇。

  第二,凤舟竞渡端午本源有考古的依据。1976年,有羽人竞渡图像在宁波鄞州发现,是一面春秋铜钺上的鸟舟竞渡意象。汉代南越王墓铜桶羽人竞渡图案,可以看出这种凤舟竞渡的传承。这种羽人竞渡的纹饰还在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有发现。结合文献记载的竞渡传统,可以看出这是南方凤文化的见证,是昂扬奋发、团结拼搏、战无不胜的精神在图像叙事中强势呈现。这种凤舟竞渡,还向遥远的西部地区流传。撒马尔罕的壁画,画着武则天乘鸟舟的图像,实际上是“分曹戏鹢舟”的图像表现,生动展现端午文化借助鸟舟竞渡走向了世界的图景。

  第三,凤舟竞渡有现代传承的基础。在湖北洪湖、广东揭阳、四川广元三大传承区,凤舟竞渡依然生机勃勃。我们还找到了福建的凤舟祭祀妈祖、鄱阳湖的凤舟、浙江嘉兴和蒋村凤舟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凤舟传播沿长江及沿海地区的路线。武则天凤舟传统与四川广元存在关联。而宫廷传统——我们在故宫也发现凤舟竞渡图像——似乎是周穆王“乘鸟舟”拜见王母的主题。凤舟课题有待深入研究,以此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文化奥秘。

  端午凤舟竞渡是端午竞渡文化谱系的祖脉,体现了端午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