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乌托邦到后乌托邦:
元宇宙艺术及其数字资本的底层逻辑
作者:陈亦水  来源:中国艺术报

  目前,学界对元宇宙的研究通常集中在技术层面上的VR和元宇宙游戏,虽有利于拓展元宇宙研究,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元宇宙底层逻辑认知的文化维度。

  从元宇宙底层逻辑上来看,扎克伯格将Facebook更名为“Meta”(元宇宙)的真正意图,在于表明重组世界新秩序的21世纪资本愿景: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塑造一个由数字资本主义所引领的新型世界秩序。

《未来学大会》电影画面

  反乌托邦寓言与后乌托邦愿景

  最早出现于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创作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雪崩》的“元宇宙”,不仅奠定了元宇宙艺术的反乌托邦基调,还回应了同年福山极具影响力的《历史的终结》中提出的“历史终结”论调。

  不同的是,《雪崩》的反乌托邦回应在于:小说呈现的当前历史轨迹并不能带来自由平等,相反,在元宇宙的反乌托邦世界里,人类不过是生活其中的拾荒者、沉睡者或极少数黑客。

  1999年的经典影片《黑客帝国》里,现实世界也早已崩塌,人类所生存的是由计算机所创造出来的虚拟矩阵,人类不过是终生泡在营养液里的“缸中之脑”。2013年的科幻电影《未来学大会》中,人类生活在全动画封锁区,沉湎于精神幻想而全然不顾早已满目疮痍的现实世界。

  随着21世纪以降的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逐一暴发的重大事件,将人类带入了充满危机的反乌托邦现实。但是,乌托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赎方案,成为数字资本所热衷改写的历史走向:元宇宙将许诺一个逃离反乌托邦现实的乌托邦虚拟未来。

  那些为技术量身定制的流行电影里,元宇宙成为取代现实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一种救赎方案。影片《阿凡达》里,下肢瘫痪的海军陆战队员通过虚拟化身成为殖民地星球的英雄,《头号玩家》则讲述了贫民窟少年如何在虚拟世界里成为大富翁的励志科幻故事。元宇宙以技术赋权的方式标识了主人公军事与经济话语的权力身份,成为资本权力背书的一幕幕虚拟表演。

  讽刺的是,希腊经济学家瓦鲁法克斯曾指责扎克伯格盗用了“mέta”一词,因为后者恰是一家反资本主义智库名字,顾问还包括著名哲学家乔姆斯基、电影导演肯·洛奇,以及学术明星齐泽克。反资本主义与数字资本主义竟共享同一种希腊词源,因而没有什么比一个反乌托邦旗帜却能成为乌托邦符号而更具反乌托邦色彩的现实与未来。

Roblox游戏画面

  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元宇宙经济

  Roblox首席执行官巴斯祖克曾用身份、朋友、沉浸感等八个关键词来形容元宇宙特征,而这些词汇实际上代表了现实世界里人们渴望得到却难以拥有的东西,成为科技寡头所许诺的元宇宙未来。

  值得进一步追问的是:元宇宙究竟如何重塑未来?在此,以元宇宙的两大热点话题——VR技术和电子游戏为例。

  第一,尽管VR积极渗透进日常生活,但由于数据收集的隐私保护不健全,其监控功能将加剧技术之于人类的控制与异化。

  元宇宙业务本质上是一种提取和使用由数字平台的用户生成数据的数据密集型产业,因此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数据。例如,Facebook在收购Oculus之后,通过VR监测设备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这是与此前的数据隐私丑闻无异的常规操作,而Facebook正基于此加速完成平台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第二,元宇宙游戏经济的兴起,通过可证明的数据稀缺性和NFT(非同质化代币)建立了新的经济模式,玩家所付出的每一分情感劳动都转变为平台赚取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在线游戏Roblox就是凭此成为“元宇宙第一股”。还有成立于2019年的越南游戏公司Sky Mavis,玩家需要购买3个游戏NFT(价值100至1000美元不等)才能进入元宇宙游戏,Sky Mavis因此迅速成为目前拥有最大NFT价值的公司。

  但是,由于元宇宙游戏本质上是基于网络平台打造的私人区块链经济,一旦数字资产被窃取或者资本崩盘,元宇宙收益模式很可能演变成“庞氏骗局”。

  无论如何,在元宇宙彻底成为现实之前,历史的进程远未终结。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曾极力反对元宇宙:“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这有待于我们摆脱数字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进而提供虚拟世界的新的治理方案和伦理价值观念。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