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特质、原创性和文化精神
作者:刘琼  来源:中国艺术报

  看完《只此青绿》,总体感觉是特别具有东方特质、原创性和文化精神。它的最大特点是原创性,此外,就是鲜明突出的文化精神。我们说各种传承,物质性的遗产也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好,包括具体的技艺传承,比如各种工艺、各种艺术形式,也包括舞蹈里面的民间舞、古典舞,等等。但是,各种传承里,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精神传承,是我们对中国历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中华文化精神,包括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再回头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近来的创作,会发现他们不仅从历史生产和历史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和创作元素,而且借助想象和再现历史文化题材来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这是“最东方”“最中国”,也是高度的文化自信。

  具体到舞台艺术创作,如果说美学精神是意和观念的东西,那么把这个意和观念呈现在舞台上,就要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用舞蹈、音乐、美术等各种形象复活在舞台上。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到《国家宝藏》,包括《只此青绿》,能够不断地“破圈”,成为现象级作品,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作,是能被当代观众接受的。对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面对《只此青绿》,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精品化意识”。有“精品化意识”,这部作品才会不断修改,不断巡演,不断有突破性的面貌,不断趋于经典化。第二个词,就是“传播意识”。优秀的、好的作品,曲高,也可和众,其实这里面不仅有传播技巧的问题,也应该在创作之初就成为追求,追求把古典或传统优秀文化与现当代的观赏习惯和审美口味接驳。我们的舞台艺术作品,要引领审美,让大家喜欢、理解。《只此青绿》,给观众的感受是如诗如画、出彩出新。

  《只此青绿》的舞台美术,包括服、化、道确实出彩出新,达到了新的美学高度。不仅整个舞台调度流畅自如,而且所有舞台元素、细节讲究,已然成为整个作品的有机部分,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才是舞美的高级之处。

  该剧的舞蹈本体意识很强。舞蹈方面的主要特点是舞蹈语汇的创新,尤其是对于古典舞的创新。我认为,这部作品其实是对宋代文化生活的一种想象。这里面舞蹈语汇的创新很大一部分是对宋代生产生活的想象。很多舞蹈语汇的创新有画面感。比如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诗意化提炼。这种诗意化提炼让作品有感染力。最值得称赞的是,这部作品体现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古典美学风范,比如留白、写意,用得好。留白、写意都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期待《只此青绿》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最终成为经典。

(刘琼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