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中民族民间舞蹈的
社会建构与政治功能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黄奕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一,舞蹈工作者需要深入生活,从而产生创作冲动。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掌握创作依据,并于体验感动中,解决作品创意。第二,要把握作品的审美基调、传统素材与作品语言的转化以及音乐与服装等维度。第三,要致敬人民,感念民间艺术的“养育之恩”,从敬畏传统、面向舞台、回馈民间三个层面,进一步表达对传统的敬畏和感恩。第四,故事导入要注重精神与技艺的准确传递,要坚守“为人民而舞”的使命担当。

  ●周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民间舞教研室主任、教授)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民族民间舞迎来了重塑“中国表达”的机遇。希望广大舞蹈人基于文化自信的态度和中华文化的立场,重塑“中国表达”的路径。

  ●徐梅(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云南艺术学院教授)

  我们应打破艺术院校舞蹈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利用丰富的区域性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建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特色课程群;大力开发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形成“集成+开放”的创新教研形态。

  ●周蓓(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

  江南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着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及人文内涵,需顺应潮流,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需把握时代特征,充分挖掘江南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江南舞蹈作品。

  ●江东(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西藏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区域文化“状态”决定文化发展“形态”,需重视教材建设的“生态位”、教材建设中的度、教材建设中审美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等问题。

  ●靳苗苗(国家一级导演、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副主任)

  舞蹈创作实践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烟火中寻诗意,折射出中国人特有的自然观、生命观、人生观;第二,在纪念中注入精神,精神是中华民族奋进的旗帜;第三,从艺术直觉到文化自觉,在未来更加专注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挖掘和作品内在逻辑的打磨。

  ●苏雪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副教授)

  创作经典作品应具备以下原则:第一,以史鉴今,赓续民族精神;第二,以情动人,感悟生命真实;第三,以舞育人,端正人格品性。舞蹈高校应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人生观。

  ●胡骁(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

  岭南舞蹈的创作实践是在区域文化限定下不断突破固有创作理念发生的。岭南舞蹈是限定性的“区域文化”,创作理念是更为宽阔的思想彼岸。

  ●李卿(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

  从“中国民间舞”到“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是中国舞蹈艺术自律的必然结果,需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现实与独特的文化政治语境,结合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艺术院校所开展的民族民间舞艺术实践进行调研,进而理解存在于民俗仪式中的身体文化资源在现代中国舞蹈艺术领域所经历的独特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