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艺术家感言
  来源:中国艺术报

  ★潘善助(中国书协副主席、上海市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我曾因书法与台湾结缘,先后10次赴台湾,或作品展览,或学术研讨,或教育互动。记得我第一次去台湾,还是从香港转道,途中感觉台湾充满神秘感,也略有紧张。但一到桃园机场,看到满眼皆是的书法牌匾,就一下子觉得轻松与亲切起来。现在想来,确实是我最爱的书法,使我消除了我与台湾之间的陌生。因此,我认为书法是连接两岸中华情的桥梁与载体。

  接到此次展览邀请函,我认真投入创作。选择上海楹联学会原会长姜玉峰的对联,此联歌颂建党百年、歌颂中国梦,中国梦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比较切题。作品以王羲之《圣教序》为基调,参以米芾与颜真卿书法体裁;上下对齐,但中间大小高低有错落,追求变化。

  ★鄢福初(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写完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一些内心曾经的芜杂,仿佛在不知不觉间已如秋天的木叶纷纷而下。学习书法数十年,曾经追求过形式的漂亮、技法的变幻、线条的劲道等,如今向往的却是那落木千山天远大的空灵清澈、平和简净之境。

  黄宗羲有一段话真堪回味:“古人不言诗而有诗,今人多言诗而无诗。其何故也?其所求之者非也。上者求之于景,其次求之于古,又其次求之于好尚。”书法何尝又不是这样。面对书法学习资料空前的丰富与获取的便捷,我们或过于“求之于好尚”自然做不到“今不同弊”,或局限“求之于古”而不懂得“古不乖时”。“上者求之于景”之“景”者,是大自然,也是先贤灿然在纸的气象。古人不可及处,全在王国维所言灯火阑珊之空明境界,断非尘襟俗韵一笔一划所能摹肖而得者。

  ★陆明君(中国书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艺术当随时代,亦当表现时代,否则就减损或失去了艺术的价值与意义。书法创作要寄情于当下社会,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深切地体察、感悟时代脉搏的律动,立时代潮头、礼赞时代,应在书写内容上多一些切合于时代的元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礼赞党的丰功伟绩,礼赞伟大的祖国,我在创作这件作品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绚烂文化、山河的壮丽、新时代国家的盛世气象,所以借用代表性的历史遗存与现代元素而抒发,同时以“布达拉宫的安祥巍峨”而喻民族大团结及祖国平安稳定的景象。创作过程中随情感而一任挥写,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在个性风格的追求中,求自然成趣与内在韵味。

  ★石峰(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非常荣幸连续三届都应邀参加“中华情·中国梦”的活动。今年因为突发疫情的缘故,主办方采取了线上“云展览”的方式举办。今年展览主题是“聚焦人民福祉、共享全面小康”,非常切合时代脉搏,因为全面脱贫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我是山水画家,参展的作品是一幅青绿山水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新时代,山水都具有了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墨、自己的表达,将新时代的山水风貌描绘出来,记录这个时代、讴歌这个时代。

  ★任惠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

  “中华情·中国梦”系列活动是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艺术家共筑共享的一个艺术交流沟通的平台,是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的活动。作为一个画家我很荣幸也很高兴每年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文化的相通让我们有很大的空间一起进行艺术探讨,有了更多的交流探索。互通、互融、互动、互补,让我们更加自信。它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展览,更有一种作用力在鼓励我们往前、往更美好的目标前行。

  ★谭乃麟(天津画院党组成员、创作研究部主任)

  很高兴参加本次“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每个文化工作者全力以赴地参与。

  本次展览中,我的作品聚焦民族题材,通过描绘藏族劳动妇女的日常,展现了绿水青山,表达了岁月静美,讴歌了母爱伟大,同时背后也间接展现了国家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一个画家,为人民而歌,就是为江山而歌,用画笔关注描绘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小见大反映时代的风潮,仍将是我未来要长期坚守并不懈追求的艺术方向。

  ★丘程光(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席、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顾问)

  自2013年以来,每逢中秋佳节期间,都在厦门举办的“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主承办方的精心策划下,每年都推出不同主题,是海内外华人文艺界所翘企的活动之一,这8年来也将这个活动逐步推向高潮。今年除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和海外华人华侨书法家积极参与外,还有来自东盟10国及五大洲共29个国家的多位同道的大作参展,创下了历届规模之最,是最值得祝贺和令人感到无比鼓舞的。

  由于这两年世界各地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威胁,海外同道们所处的境遇更加严重,虽然邮路不算畅通,但大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伟大成就的感召,及在本届展览主题“聚焦人民福祉、共享全面小康”的引领下,通过笔墨认真创作,寄来大作参展,既表达对传统佳节的良好祝愿,对故园的思念,又寄予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幸福的无限向往,所以本次展览除展示海外各地同道的笔墨风采及华人社会的凝聚力外,也在展出作品中体现了海外华人在文化自信方面所建立起来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吴晓玲(美国书画家)

  “天香不负佳节意,国色尽添百朵红”。今年参加“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我画了一幅红牡丹,并题上了这两句诗。

  每年秋高气爽之季,中秋佳节和国庆节总是如约接踵而至。两个美好的节日,给神州大地带来了双倍的喜庆,给人民带来了双倍的美好祝福。作为一个画家,如果要在笔墨的行走中抒写这种浓溢四射的喜庆色彩和祝福语言,那我一定会选择绚丽多姿、浓郁绽放的红牡丹,因为它足以表达我的这个心愿。红色是中华文化表达喜庆欢乐、吉祥如意的完美符号,用红色描绘出的艳丽牡丹,就是用传统的“国色”作为形象语言,可以极好、极恰当地表达出庆祝中秋佳节和国庆的欢乐氛围。我力争在画中描绘出飘溢“天香”的国色牡丹蓬勃绽放的气势,意喻祖国蒸蒸日上、人民昂扬向上。整个画面的主红色调,也是在运用传统喜庆语言表达我的心声:祝愿全国人民中秋佳节快乐,家家平安吉祥。

  ★陈青莉(中国香港书画家)

  书画艺术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与坚定的精神力量,是人们在困难时刻的精神庇护所,也是慰藉我们的精神良药。当人类的共同危机降临之时,艺术作品能启发人们重新审视灾难、思考未来,产生新的认知与观念。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

  作品《松风雅韵》 ,灵感来源于中华茶文化与文人钟爱之岁寒三友中的高松,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画卷追求天、地、人之和谐,既蕴含中国哲学的思辨,亦有诗意的想象,通过笔墨无穷变化、虚实相互映衬……描绘出悠闲的茶与挺拔的松之天合神韵,隐喻逆境中依旧淡定处之的国人。作品讴歌伟大的抗疫精神,形象地诠释着东方艺术哲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作为茶道、书画中人,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一种观照、一种思考。

  ★高雅瑜(新西兰华人艺术家、新西兰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状态,人类应该从疫情中去反思面对全人类的共同灾情,在当下这个充满危和机的情况下,艺术能做些什么,艺术家的力量在哪里?艺术展览寄托了艺术家的希望和思考,艺术交流带来生机、带来世界的交融。国家与国家交往,人与人之间对话,流动才能产生共鸣和活力。

  本次展出的作品,不是简单地描摹外在的世界形体颜色,我试着用博大的东方哲学认知世界的方法和西方哲学对人生的思辨,从平凡的生活和景观中认领出积极、空灵、丰满的因子,并将其转换为一种质朴的透彻,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恢复到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每一个艺术家,在不同的生命历程当中,会创作不同的艺术品,在艺术史的年轮上留下一道道痕迹;同时记录了那个时刻,那样的心境,在艺术家整体的生命历程中,对自身的了解、对自然的感悟,通过艺术品本身把对生命、对真理的理解,用创作表现出来。因此我相信每一个艺术品都承载了艺术家的思想和生命的反思。

  ★曹原彰(中国台湾书法家)

  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华侨都能踊跃地提供书画大作,参与“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而主办单位劳心劳力的筹备各项工作,作为70多岁的老人,我看在眼里,万分感动。

  虽然疫情肆虐,但我们热爱书画的初心始终如一,借此祝福大家都平安,同时也觉得大家虽然不能彼此见面问好,也不能到现场观赏书画、彼此切磋,但内心深处一定有满满的祝福与期待。我们除了祈祷疫情尽快过去,更祝福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人民永远安和乐利。我希望大家藉此相互祝福、相互勉励,更希望疫情过后,大家都能来现场观赏这难得的“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