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悲剧的“崇高”表达世界人民共同心声
——浅谈舞剧《记忆深处》的价值
栏目:品味
作者:欧阳逸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舞剧《记忆深处》剧照

  由江苏演艺集团与北京九舞金水文化传媒联合出品的舞剧《记忆深处》是引人瞩目的悲剧新创作,以佟睿睿为首的主创集体在诸多方面做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这样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令人深思的若干课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六点价值。

  第一,题材选择上的经典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是一场反法西斯主义的伟大斗争,是维护人类生存权利的伟大斗争。《记忆深处》的基本内容——南京大屠杀,正是这场人类斗争中最具经典意义的事件。1997年,英文版《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著)问世,全世界为之瞠目,日本法西斯屠刀下的30万冤魂是宝贵的生命。记忆并非是为沉溺于痛苦,而是为了杜绝暴行。历史无法毁灭,我们不能忘记,因为“历史的覆辙”总是具有“重蹈”的危险。这正是《记忆深处》大喝一声“不”的价值。中国舞剧艺术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真实描述,也是对当代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心声的表达。

  第二,也是这部悲剧式的舞剧最重要的价值:全剧着力表达的是悲剧的含蕴——美学意义的崇高。《记忆深处》告诉我们怎样把观众从恐惧、怜悯中转向对人类崇高情操的敬仰。其最具悲剧意义的就是女主人公自杀的枪声。英文版《南京大屠杀》的作者,一个美丽年轻的作家、学者自杀的枪声,意味着什么,宣告着什么?她初步接触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时,产生的是惊叹;继而跃入记忆之门,具体的历史事实桩桩件件都令她感到惊骇;继续深入惨绝人寰的历史境遇,她痛苦得不能自拔,坠入深渊而无助;面对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右翼,她振奋起来,勇敢地直面,与之对恃;对方的冥顽不化,令人更加义愤填膺,怒火中烧……她眼里心里脑海里通通都是受难者的冤魂……历经了这样的心曲隐微,她对自己举起了手枪……这一声枪响,她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生命,祭奠30万受难者的生命;这一声枪响,她是用自己的生命试图去炸裂右翼丧失人性的冰块般的心胸;这一声枪响,是对当代尽情享受阳光的熙熙攘攘的人们的警醒;这一声枪响,是对血写历史响亮回应,也是对未来人类命运最良善的祈愿……总之,这一声枪响,就是她反抗法西斯主义大屠杀的战斗宣言、英雄宣言。是的,主人公的死是一出伟大的悲剧,因为,她的死就是勇敢的义无反顾的反抗。“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同样,剧中站在日本法西斯对立面,尽自己全力去维护受难者的拉贝、魏特琳们是这出历史悲剧中的英雄。还有无数从恐惧到反抗的受难者们,特别是那位拼死抗争的孕妇李秀英,他们都令人有“流不尽的泪”(佟睿睿语),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剧英雄。

  请注意,就在这里,发生了悲剧心理美学的奇妙变化——当我们看到女主人公“继续深入惨绝人寰的历史境遇,她痛苦得不能自拔,坠入深渊而无助”的时候,看到无数受难者(包括孕妇李秀英)面对法西斯地狱般的兽行与屠戮,感到无以言表的恐惧的时候,导演和观众都会有“流不尽的泪”。这是什么?这就是悲剧心理学上的“恐惧”。然而,真正的悲剧“在使观剧者充满恐惧之后,又能令他(观剧者)振奋鼓舞”(引自《悲剧心理学》第五章)。那么,这里的“振奋鼓舞”是怎么样产生的?就在于主人公勇敢地与右翼的对峙,在于她那反抗的枪声,在于拉贝和魏特琳们的挺身维护,在于李秀英等受难者的拼死反抗。恐惧“唤起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来应付不同寻常的情境”(同上),而这种生命力就是崇高的力量,“哪怕面对彻底的毁灭或可怕的死,也绝不屈服”(同上)。这就是由恐惧向惊奇与赞美——即向崇高感的转变。如果说序幕中的枪声令人惊悚,那么结尾时众魂灵高高地抬着女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为南京30万受难者奋力搏斗的圣女灵魂,那就是崇高。这就是《记忆深处》非常重要的悲剧美学价值。

  第三,这部舞剧的结构叙事方式是现代的叙事方式,它不是根据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顺序来写,而是从博物馆展厅写起,是从后人对历史的观察开始写起。这里就让本剧产生了一个独特的结构,那就是多方位叙述交叉,构成了该剧的一个独特的叙事体系,使得全剧叙述的历史主体事件是那样的生动又是那样的多面,是那样的丰富又是那样的深刻。

  第四,该剧对女主人公的塑造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全剧不是以事件为主,而是随着对这一历史事件逐层深入地观察,不断拓展了解,女主人公进行着反复的思辨。在思辨中,她从观察者转变为评判者。最后,当右翼分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定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时,她不但是评判者,更是斗争者、反抗者,与右翼分子直面对峙。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声音,那就是对反人类的大屠杀吼出了一声“不——!”

  第五,是舞蹈语汇的创造。如上所述,女主人公由内到外心理变化的过程非常清晰感人,而这一切都是由独特的属于这个人物自己的形体语言精彩地表现出来的。

  第六,是该剧的意境营造。诗要有诗的意境,剧要有剧的情境。舞剧的情境应是诗意的、象征的、饱含浓烈情感的意向性的表达。《记忆深处》正是这样,非常洗练,极具象征内蕴。其主要场景,上空类似一口井,地面类似一个坑,加上惨白的灯光,这是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地狱?那是诗人想象的阴森、恐怖,而这里却是戕害人类的砧板,无数生灵就在这里被日本法西斯蹂躏、屠戮。当女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去祭奠30万受难者亡灵的时候,温煦的光照亮了无数举起女主人公圣洁灵魂的手臂;那手臂犹如迎接霞光的麦浪,犹如徜徉在和平海洋上的旋涡,犹如庆贺正义胜利的无数面小旗子……仅以以上两处戏剧情境的创造来说明《记忆深处》意境的营造。什么是意境?就是立意、情感(包括人物关系)与“物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