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明理、浅而不薄,读得“真过瘾”
——评《相声表演艺术》
作者:孙立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孙立生(中国曲协曲艺创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曲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难能可贵的平视意识

  这本教材虽属曲艺本科教材,但在阅读中,却丝毫没有读此类书而容易产生的“被教导”之距离感。这本教材语言的“姿态”令人感慨良多。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最好的教育是不觉得教育的教育”,这本教材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说事明理的传播思维

  李立山主编的是大学本科相声表演艺术的教材,包括它在内的所有出版物,大多以传播、传承真知为导向。无疑,雅俗共赏是曲艺文化的独有品质,而“说事明理”更是其特色的传播、传承思维与方法、渠道。很欣慰,在《相声表演艺术》这本书里,读到了许多既有意义还有意思,且与相声发展相关的“历史典故”。浅而不薄的学术价值

  这本教材非常好地把握与体现了“适应是为了征服”的美学原则。作为一册论述中国《相声表演艺术》的教科书,在广泛参考、引用自古至今中国文人、学者与相声渊源、发展有关的论述、观点的同时,还联系相声表演的具体,用西方学者的喜剧观进行了比较与诠释。

  点燃热情的开山之作

  时过境迁,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文化人走近乃至从事相声艺术,不少大学有自己的相声社团,中国曲协等单位还因势利导地举办过大学生曲艺展演等一系列推广活动。所以,《相声表演艺术》等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的出版,乃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举。

  就笔者阅读此书的感觉,它当然不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但却生动、鲜活,点燃、唤醒了我继续深入探究、思考、丰富它的热情。就像《相声表演艺术》中引用赫伯特·斯宾塞的喜剧观:“当我们聚精会神于某个重大事件时,便聚集了大量的精力;但当这个重大事件的结果并不重大反而渺小时,我们已经聚集起来的精力便一无所用,结果向抵抗力最小的器官和呼吸器官宣泄而成为肌肉运动,成为笑。 ”它让我很自然地联想起了马三立的相声:“有钱了,我就买——我买,我买棉手套。”哈哈,真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