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评《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
作者:汪花荣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汪花荣(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讲师)

  目前,学界虽然对海外学者关于中国曲艺的研究做过一些总结工作,然而往往是对某一学者、某一曲种或某一地区的曲艺研究做总结,因而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总体上来说,学界关于海外学者论中国曲艺的总结研究涉及很少,苗怀明教授的《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的出版可谓是填补了这块空白,是富有开创性的工作。

  《国外学者论中华曲艺》对海外学者关于中国曲艺研究做了全面性的、系统性的、体系化的归纳和总结。这种全面性的、体系化的总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不是关于某个区域学者研究的总结,而是包括亚洲、欧洲、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在内,几乎涵盖全部海外区域的海外汉学家对中国曲艺研究的总结归纳。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曲艺在各个区域的发展和影响力,了解各个地区关于中华曲艺研究的现状和水平。其次,全面性还表现在不是对单一曲种已有研究的总结,而是对各个曲种已有研究的总结,它涉及到对敦煌变文、宝卷、诸宫调、弹词、鼓词、相声、评书、木鱼书、子弟书、说唱词话等各种说唱文学的研究。此外,该书不仅总结了海外各个地区中华曲艺的研究情况,也梳理了各地区中华曲艺的演出与传播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海外曲艺作品的收藏、著录、翻译和整理等情况。说唱艺术作为综合性的艺术样式,除了文学性、民间性等特性之外,它还有表演性、即时性等特征,研究曲艺就不可避免地要去了解它们的演出与传播情况。且对于海外研究者而言,由于语言问题,他们往往还需要经历一个国内学者往往没有的环节,即翻译曲艺作品。对中国曲艺在海外的演出与传播、收藏与著录、翻译、整理与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这将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曲艺在海外研究的生态环境,尽可能地帮助读者获得全面立体的认识。

  关于本书,我也有一点小的建议,即附录一“关于国外学者中华曲艺研究著述要目”部分,有些著述是以英文或其他语种出版或发表的,没有被翻译成中文,附录里如果能补上原来语言的标题,可能会更方便读者进一步搜索查阅,那就更为尽善尽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