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天雷”“得胜令”“风云会”“步步高”
谱写广州文艺百年长卷
——记“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
栏目:现场
作者:本报记者 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旱天雷”“得胜令”“风云会”“步步高” ,这些是广东音乐曲牌名,却创造性地、贴切地被用为“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的四大篇章的名称。

  1月26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社指导,广州市文联、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对广州文艺辉煌发展历程跨度最大、规模最大的一次回顾总结与巡礼。

  当观众相继步入“旱天雷·心向光明(1921—1949)”“得胜令·红棉璀璨(1949—1978)”“风云会·南国春早(1978—2012)”和“步步高·出新出彩(2012—2021)”四个展厅,随着展厅主色调的变化,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直接地感受到每个篇章展厅的主体精神,在藏品中穿越时空时有着别样的新颖感受。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表示:“这次大展作为一个整体自身也是一项宏大的创新性学术成果,从主题设计到具体章节,反复打磨提炼,数易其稿,是广州文艺界集体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

  春风吹遍南粤,大潮浪起珠江。展览从“中国现代文艺史诗开篇” ,从华南地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杨匏安、陈独秀、朱执信、谭平山开启了广州文艺百年的航程。广州共产主义小组诞生地(高第街素波巷)、中共“三大”旧址、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的老照片以及被誉为广东的“一线曙光”的《广东群报》、瞿秋白主编的《〈新青年〉季刊》创刊号等,让观众在历史的回眸中重温了当年的革命知识分子“发时代先声”的勇气和精神。

  《国际歌》从广州开始传唱,《毛泽东选集》开篇在广州发表,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巨匠在广州都有过一段燃情岁月,欧阳山1932年9月创办《广州文艺》周刊,左翼文艺在广州掀起抗日救亡洪流……正如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所说,作为中国文艺发展的一个缩影,百多年来,广州文艺勇立潮头、“独领风骚” ,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抒写抒怀,记录时代、见证历史,全景式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改革开放的创新奋进、新时代的史诗气象,谱写出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文艺长卷。

  在这片热血沸腾的南国土地上,各门艺术竞相绽放。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广东音乐创新发展——“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 ,粤剧在全国剧种中率先走向海外,《三家巷》《虾球传》等文学作品成为一代人的精神记忆……广州还开中国城市雕塑之先河,是中国摄影的发祥地,谱写了中国电影的传奇。何香凝、梁思成、梅益、钟敬文、叶恭绰、马思聪、戴爱莲、蔡楚生、陈波儿、郑景康、石少华以及商衍鎏、商承祚父子等广东籍文艺家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艺界领军人物。

  康有为的《行书天大乐始八言联》“天大故高海深益下,乐始已纵月晚犹明”、薛觉先所书“艺术不忘革命”、茅盾的“胶底鞋”借条、冼星海手稿《在抗战中纪念聂耳》以及高剑父中国画《东战场的烈焰》、李铁夫油画《未完成的老人像》、关山月中国画《绿色长城》、汤小铭油画《永不休战》、潘嘉俊油画《我是海燕》、潘鹤雕塑《艰苦岁月》、唐大禧雕塑《猛士》、谢墨摄影《暗香》等展品汇聚在一起,碰撞出更强的火光和力量,让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澎湃的历史洪流和震撼的时代轰鸣。

  谈及展陈美术作品,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如数家珍: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中国油画之父”李铁夫,中国现代雕塑先行者李金发、郑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的标杆式人物黄新波、古元、李桦,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美术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唯一一位女主席何香凝……宛如一长串明珠般熠熠闪光。新中国成立后,关山月、黎雄才等居住在广州的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1987年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成立后,广州美术继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影响着整个中国美术界,成为中国美术各个时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文艺全力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为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谱写文艺新篇章。广州市文联以勇当先锋的奋进姿态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以文艺引领社会风尚。2015年9月,全国第一个手机摄影艺术协会在广州成立,越秀公园五羊雕塑前身穿红马甲的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汇聚一起,启动“最文艺广州在哪里”全国手机摄影大赛; 2016年12月,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启动,如今已经是遍地开花;“大师下午茶”活动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接触到广州文艺领军人物,聆听文艺家的创作故事……

  广东省文联原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认为,本次大展不仅是对广州文艺百年辉煌发展历程的一次巡礼,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对于增强广州本土文化自信,促进广州的精神文明建设,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创作积极性,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必将发挥积极、广泛和长久的作用。

  百尺高台,始于垒土。广州市文联自2019年大展筹备工作启动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和调研工作。多个基础研究课题立项,多渠道资料查阅,全方位认证考究,为展览的文献普查、底本征集、展品甄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力求以严谨的史学治学态度还原“广州文艺百年”全貌。

  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童慧介绍,此次大展得到了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中国艺术报社及各有关档案文博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众多文艺界、理论界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中央媒体和省市媒体对大展给予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大展创造了良好氛围。尤其是省市区和各地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以及文艺家家属的无私帮助,使得大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得以顺利开幕。谈及策展过程,她认为苦与乐并存,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夜晚,无数次充满思辨的讨论,一件件珍贵作品,一张张历史图片,都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广州市文联乃至广州文艺界群策群力、团结奋进的“开荒牛”精神。

  展陈的1000余件文艺作品、图书、期刊、报纸、日记、信札、档案、传单、海报、影像和历史珍贵照片等,是从征集到的1万多件展品中甄选而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有些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力作,不少珍贵文物还是第一次公开展出。

  “本次大展总体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突出‘时代先声’主题,体现广州特色;二是注重创造创新,体现新时代精神;三是多维化全景呈现,体现艺术感染力。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道,大展除精心构制的“时代先声”主题馆,还分别从百年大事件、百年大家和百年经典影像三个方面设置了三个展区,以一主三辅的形式呈现。

  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广州文艺志愿者表演的精彩纷呈的节目,进入在线虚拟展馆(VR展馆),感受多种视听设备展现的经典作品,可以与名作合影并打印照片。同期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广州文艺大家”网络投票活动,激发观众在致敬经典中增强文化自信、在对话经典中激发创作热情、在研究经典中再创时代经典。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胡一峰认为,作为一次以城市文艺发展史为主题的展览,空间和内容必然是有限的,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在于是否准确把握并呈现了广州文艺的精神气质。文艺的辨识度来自精神气质。近代以来,广州既是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文艺的孵化场。“红色”“人民”“时代”奠定了百年广州文艺的底色,也塑造了其最深刻的精神气质。

  记者了解到,为配合大展的举办,广州市文联编辑出版了“广州文艺百年丛书”,包括《广州文艺百年年谱》《广州文艺百年大家》《广州文艺百年文选》(上、下),全面系统呈现广州百年来丰硕的艺术成果与文艺史研究成果。未来,还将围绕“百年辉煌时代先声”开展一系列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将百年文艺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将广州文艺百年大展打造为新时代永不落幕的红色文化和红色美育品牌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