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编制内)成立后的工作设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未来五年是全党全社会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五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文艺评论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未来五年,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统筹北京地区文艺评论资源,健全文艺评论体制机制,创新文艺评论工作方式,提升文艺评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让“北京文艺评论”形成品牌。

  (一)建立思想政治引领机制,把好首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强化对首都文艺评论界的思想政治长效引领,提升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政治站位,把握好文艺评论的政治导向。每年组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重点研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利用文艺评论的理论优势,阐释好党的文艺道路、文艺方针、文艺主张,并将党的文艺理论自觉应用于文艺评论实践,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激励首都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性的价值尺度,把握好文艺创作的导向、文艺鉴赏的导向、文艺评论的导向,发挥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国民文化艺术素养,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建立评论资源统筹利用机制,汇聚首都文艺评论工作合力

  加强与各门类、各类型文艺评论机构的沟通联系,充分整合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文艺评论资源,建立多样化的文艺评论工作平台。联合北京地区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发起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打造北京文艺评论界的行业引领平台、学术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探索与文艺院团、文化企业等合作,建立北京文艺评论实践基地,开展文艺作品研讨、推介等各类活动。探索联合网络文艺相关平台和制作方、网络文艺评论领域专家学者、行业主管部门等,建立北京网络文艺工作平台,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关注、研究和推动力度。同时,加强文艺评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在文艺理论评论基础好、条件较为成熟的区,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鼓励各区结合重点文艺创作、文艺展演、文艺赛事等,充分调动本地文艺工作者、文艺从业者、文艺爱好者力量,组织开展鲜活接地气的基层文艺评论活动,推动文学艺术走进生活、深入人民,提升基层群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及审美品位。

  (三)建立文艺理论研究机制,夯实首都文艺评论的学术根基

  充分利用北京高校集聚、各门类文艺人才荟萃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加强文艺领域基础理论研究,抓好学术建设。要拓宽艺术视野和研究范围,敏锐洞察新时代各类文化文艺现象,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及发展规律,探讨文艺与时代变革、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不断向“人类精神更深处探索”。探索协调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等部门,搭建“文艺评论课题申报平台”,组织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围绕北京地区重大文化工程、重点作家作品、重要文艺思潮开展专业研究,申报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挥文艺评论家“智库”作用,为深化文艺理论建设、推动文艺创作、完善文艺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每年组织评论专家团队编写出版《北京文艺发展白皮书》,总结梳理全年北京文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直击文艺创作生产、市场消费、传播欣赏等全过程,盘点热点文艺作品及文艺现象,评选发布年度优秀文艺作品榜单,为从业人员和社会大众提供了解文艺行业动态的窗口,为当下首都文艺发展注入专业力量、发出权威声音。

  (四)建立评论品牌培育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首都文艺评论生态

  要密切跟踪当下文艺发展动态,大力开展丰富多样、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活动,推动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深度互动。探索建立“文艺评论观摩机制”,与北京各大剧场、影院、文艺院团等开展合作,组织文艺评论家观摩各类文艺作品,开展追踪式、有深度的文艺观察,并发表评论、提出建议,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的作用。尤其是,紧紧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召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召开等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聚焦聚力重大主题文艺创作,开展文艺评论与创作指导,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继续办好原有的文艺评论品牌活动。将“北京文艺论坛”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文艺论坛,邀请京外、国外知名文艺评论机构、文艺评论家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升层次,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区的理论交流。将“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研讨打造成及时性、高频次的评论品牌,突出“北京”特色和“热点”优势,重点关注北京地区热点作品、新人新作,为首都文艺创作引领方向。举办“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 ,推出更多的文艺评论精品。

  (五)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壮大首都文艺评论队伍力量

  充分认识文艺评论队伍跨门类、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的特点,发挥协会综合性、包容性的突出优势,推动形成各领域文艺人才交流互动的良好格局。团结凝聚首都文艺评论界资深专家,发挥老一辈文艺评论名家的传帮带作用。汇聚北京地区优秀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力量,建立签约评论家队伍,引导他们深度参与各类文艺评论活动,打造首都文艺评论界领军人才。组织研发文艺评论系列课程,开办北京高校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采取校内授课、校外集中学习、基层实践等多种方式,着力发掘培养文艺评论后备人才。探索联合线上学习平台,打造文艺评论线上公开课,培育社会文艺评论新兴力量。积极与文学网站、视频网站、文艺类自媒体等新文艺组织沟通联系,吸纳自由撰稿人、独立影评人等新文艺群体中的优秀人才成为协会会员,为首都文艺评论队伍注入新生力量。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引导文艺评论工作者对文艺现象、文艺作品、文艺思潮积极发声,对网络时代文艺行业乱象敢于亮剑,建设崇德尚义、德艺双馨的首都文艺评论队伍。

  (六)建立评论阵地融合发展机制,提升首都文艺评论的影响力

  加强网络时代文艺评论的传播能力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的综合性文艺评论阵地,扩大文艺评论的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探索创办《北京文艺评论》刊物,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关注北京文艺名家创作动态,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文艺思潮进行学术研究,深入探索艺术创作规律和文艺发展规律,为首都文艺评论界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探索联合北京地区报刊、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开辟文艺评论专版、专栏,围绕重大理论命题开展主题性研讨,结合重大纪念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性、及时性的理论研究,针对热点文艺现象开展文艺评论,扩大文艺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完善协会微信公众号“北京文艺评论”建设,优化现有栏目设置,增加文艺微评、热点评论、青年评论等内容,结合当下文艺热点,发布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爱好者、文艺专业青年学生等不同层次人才的评论文章,为首都文艺评论界提供交流表达的平台。同时,选取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头部网络平台作为合作站点,开展优秀文艺评论作品的互荐互推,让更多有价值、有思想的评论被大众发现,形成健康和谐的网络文艺评论生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也是文艺评论“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当前,文艺评论事业前景广阔,文艺评论工作者大有作为。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将以成立为契机,团结凝聚首都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随创作前行脚步,不忘艺术初心、坚守批评家本色,切实打磨好文艺批评这把利剑,发出有责任、有情怀、有态度、有锋芒的北京文艺评论之声,为繁荣首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